授課教師 | 蔣興儀 – 創傷與社會 |
同學 | 倪詠量 |
作品名稱 | 從殘留日本兵探討背叛創傷:偽見證文學書寫 |
作品類型 | 個人報告 |
作品概述 |
二十九年是多長的時間? 二十九年能讓襁褓中的嬰兒長成獨當一面的大人,能讓四年一度的奧運舉辦七屆,能讓整個世界截然不同。然而,歷史上卻有那麼一個人—小野田寬郎,在二戰結束後卻仍持續處於戰爭狀態,躲藏於叢林並被世界遺忘了二十九年,始終相信著戰爭還在進行、日本尚未戰敗。這是歷史上的特殊案例,還是極端環境下的必然結果?在旁人看起來昭然若揭的事實,為何卻一直被小野田視而不見? 這篇文章藉由偽見證文學的書寫,揣測小野田的經歷及其心理,利用盲視背叛等理論,嘗試找出這些問題的解答,並在最後回來檢視自身觀點,尋求是否有新解釋的可能。 |
教師推薦語:
偽見證文學的寫作練習,不僅可以讓同學理解個案的相關事件,並且能充分運用同理心,對個案的心境進行模擬和想像。詠量的這篇報告,正是對於前述作了絕佳的示範。詠量採用「背叛創傷」和「盲視背叛」的角度來解釋殘留日本兵小野田寬郎,有其獨道之處。日本人視小野田為「英雄」,菲律賓人視他為「殺人犯」,外媒則稱他是「被軍國主義思想徹底洗腦的人」,而詠量則是嘗試把他解讀為「背叛創傷的倖存者」,而給予了不同的視角。這篇報告不僅推論合理,能深刻解讀個案心境,並且具有思考的啟發性。詠量在文末對於自身的詮釋進行了反思,並嘗試開拓其他觀點的可能性,思慮謹慎又兼具開放性,實屬難能可貴。
如無法閱讀,請直接開啟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