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教師 | 陳宜欣、潘瑋 – 資訊的邏輯思考 |
同學 | 翁珮瑜、吳沛馨 |
作品名稱 | Linguistic and Python |
作品類型 | 團體報告 |
作品概述 | 由於組員都來自中文系,共同的經驗是,大一時學習了一整年的語言學。語言 學是一門需要觀察及歸納的學科,並分析大量的語料,有語音、語義、語法和語用 這四個不同的大主題。 而語音學中,有很多題目是要尋找語音的變化,觀察某兩個音位的分布環境, 根據其前後所接的語音環境,分析出這兩個音位的關係。若是出現在相同環境之 中,兩個音位是「獨 立音位」;若是出現在不同環境之中,則需要觀察其前後語音 的性質。經過歸納後,並說明在什麼特殊情況下,會使原本的音位改為此音位,兩 音位便稱為「互補分布」。 學習語音學時,我們花大量的時間在看語料上,親手寫出一個個音位的分布環 境,再進行歸納整理,將重複的環境去除,觀察是否有相異的分布環境,並分析兩 個音位之間的關係。大量整理語料,分析某兩個音位的互相關係,成為我們那段時 間的日常。因此,在學習到 python的統計功能時,我們便思考如何將它運用在語 言學上,簡化分析的過程。 首先,利用 python的排序和統計功能,計算語料分布環境的狀況,再去除掉 統計過後的數量,只留下該分布環境的字母,接著交由人工根據 python得出的字 母,進行最後的分析步驟。如此便可以節省大量依靠人力整理的時間,將資源投入 在後續的分析及研究,是我們書寫這份報告的初衷。 |
教師推薦語:
沒有寫程式的背景,用自己系上所學加上課堂上學到的程式,在這樣的短時間內可
以有這樣的呈現,實屬難能可貴。
如無法閱讀,請直接開啟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