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教師 | 劉佳昊 – 政治學導論 |
同學 | 邱品瑄、王琬媗、杜方曉、陳宜庭 |
作品名稱 | 論泰式民主的轉變–以君權網絡為例 |
作品類型 | 團體報告 |
作品概述 | 在2020年初,泰國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運動,學生與民眾聚集於曼谷民主紀念碑前,提出對泰國政府的三大訴求:解散軍政府主導的國會、停止打壓異議人士及重新修正2017年軍方制定的新憲法。這些訴求的產生與泰國本土的政治歷史密切相關,泰國的政治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地方在於君權網絡深埋於民主表層之下,而其出現及運作方式嚴重影響著當今泰國政治的走向。會想以泰國統治階級作為研究的對象是因為泰國是少數施行君主立憲制的民主國家中王權與民權有直接衝突的國家,對照起同為君主制的日本,日本早已步入成熟的憲政,然而泰國不斷發生政變,其真正的背後因素乃是王權與民權的根本性對立。而除了泰國王室,泰國軍隊也是重要統治階級,不僅受王室重視,也是引發政變的要角,在政變發生後接管政府形成軍事獨裁,在如此的獨裁統治下,人民便開始對政府有所反抗,各式示威與革命接踵而至,也如同今年這場學運,在整個政治模式的轉變中,各時期的民眾如何將自己的想法表達,他們的想法又在這整個制度下發揮了何作用或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上述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更加了解為何泰國會發展成雖在民主制度檢視下,但特權階級仍可為謀利而忽視憲法所保障的民主價值的現況,也能夠更明白統治階級與人民之間的互動模式是因為什麼而產生變動。 |
教師推薦語:
泰國作為東南亞歷史悠久的國度,其近代民主政治發展的歷程相當顛簸。自1932年泰皇拉瑪七世允諾推動憲政改制以來,泰國迄今經歷了無數次的軍事政變,造成國家政局的不確定性。而至2020年年初,泰國憲法法院裁定備受年輕世代支持的反對黨未來前進黨必須解散後,反抗2014年軍事政變以來的軍隊勢力之聲浪持續不斷。
對於泰國政治局勢迄今的動盪,本組同學援用Duncan McCargo提出的以泰皇為首之「君權網路」概念為切入點,分從歷史、政治與經濟等面向展開討論,並透過實際個案和泰國經濟發展趨勢等資料分析和整理,補充了McCargo側重概念性的討論,而讓我們可以更具體、豐富地了解泰國獨特的統治結構與統治正當性來源。
就本組同學的研究發現來說,她們十分謹慎地注意到民主在地化的重要性。換言之,她們未以某種人民主權理念具有普世價值的立場,直接否定泰國以「君權網絡」為中心產生的另類民主體制,而是將泰國迄今遭遇的衝突,理解為民主在地化過程中無可迴避的實踐課題。
如無法閱讀,請直接開啟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