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的場域是在教室中進行,藉由授課、閱讀、討論與實作吸收知識。多年來,通識課程的主要形式也是如此。但隨著新世代的知識基礎與學習習慣不斷改變,通識課程必須改變。通識教育中心以歷年辦理自主、跨領域、延伸課程與活動的理想與經驗,決定推出具有前瞻性與創造力的課程—「通識旅讀」系列課程。

        「通識旅讀」的課程目標為:一、以田野提升學習者觀察生活細節的能力,並成為課程發展的核心;二、由跨領域教師引導與傳授知識內涵,總結與詮釋田野發現;三、藉綜合型演示鼓勵學習者轉譯專業內容,分享與傳播知識;四、鼓勵學習者創造性轉化課程經驗,創造與加值知識。由此課程可以增進學習者觀察力、整合力、傳播力與創造力。

        本中心於109年暑期試辦兩門課程,分別為「地利人和─旅讀新竹自然與人文歷史」(歷史與地質雙領域)、「台灣味的混種工藝設計再造」(文化與設計雙領域),獲得學生相當熱烈的迴響與好評。是以,本中心將以此課程經驗為基礎,擴大「旅」的範圍,加深「讀」的程度,預計於110年暑期,持續舉辦「通識旅讀」的課程—「旅溯雙城:台南與新竹的自然與人文」,並將的研究空間擴大到南台灣,並與國立成功大學合作。未來亦擬與大陸和國外大學合作通識課程,已規劃有「旅讀文明—探索中華文明」(西安線,與大陸復旦大學合作),以及「旅讀民國—人與事」(廣東線,與大陸廣州中山大學合作)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