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謙

職稱:助理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博士
peaceearth@gmail.com
開設課程:兩岸關係與政策發展

學經歷

  •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博士
  •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碩士
  •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學士

歷任職稱

【學術經歷】

  • 2014/2~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 2014/2~ 私立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 2013/2~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 2012/6~2013/1 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學院跨科際論壇計畫博士後研究
  • 2010/2~2013/1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講師

【服務經歷】

  • 台灣大學步道行動社指導老師
  • 文山社大文山步道學講師
  • 永和社大步道行動教室社團顧問
  • 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
  • 看守台灣協會候補理事兼研究員
  • 荒野保護協會鄉土關懷委員會副召集人
  • 「牽手無礙,親近自然」NGO協力聯盟召集人
  • 中華海洋事務交流協會秘書長
  • 臺灣促進和平基金會董事

【榮譽】

  • 2011 教育部顧問室97-100年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100年度榮獲補助海洋法政課程計畫(兩岸海洋政策專題研究)計畫協同主持人
  • 2011 教育部顧問室97-100年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100年度榮獲補助海洋通識課程計畫(海洋與社會)
  • 2010 台灣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99年度第2學期榮獲補助海洋通識課程計畫(海洋與社會)
  • 2010 教育部顧問室97-100年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99年度榮獲補助海洋通識課程計畫(海洋與社會)2010 教育部顧問室97-100年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99年度榮獲補助海洋通識課程計畫(海洋與社會)
  • 2010 99年青年節全國大專優秀青年2010 99年青年節全國大專優秀青年
  • 2009 99年台灣大學優秀青年2009 99年台灣大學優秀青年
  • 1999 「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學術交流發展計畫」1998-1999年度「中國研究學人交流計畫」訪問學人1999 「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學術交流發展計畫」1998-1999年度「中國研究學人交流計畫」訪問學人

【其他獲獎】

  • 2013年環保署國家環境教育圖書綠芽獎首獎(千里步道環島慢行)
  • 2011中時開卷年度好書美好生活書獎(千里步道環島慢行)
  • 2010年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圓夢起步金】得獎人「建立步道志工基地,修復世界級歷史古道」
  • 2011中國時報台灣潛力100青年領袖
  • 99年青年節全國大專優秀青年
  • 99年台灣大學優秀青年
  • 98年青舵獎「特殊貢獻獎」入圍
  • 2008中時開卷年度好書美好生活書獎(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 網路與書雜誌十一月份休閒類首選書(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 商業週刊Alive十月號選書(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 中時開卷十一月選書深度書評(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 金石堂十一月強推選書(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 博客來人文科普編輯選書(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 95年度客家委員會築夢計畫得獎人「學習像山一樣思考—阿帕拉契山徑的工作假期」
  • 93年度入圍新聞局第28屆金鼎獎「人文類圖書出版獎」(眾神爭奪的國度)
  • 2004年入選誠品「鄉關何處─薩依德紀念書展」選書(眾神爭奪的國度)
  • 93年度獲選新聞局第21次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人文類」(眾神爭奪的國度)

 

專長領域

【研究主題】

  • 大陸政策、兩岸關係、中共對臺政策

【教學專長】

  • 海洋政策、海洋治理、海洋政府體制

【社群參與】

  • 非營利組織、公民社會、社會運動、環境運動、科技與社會、和平學

【研究計畫】

  • 2012,參與行政院陸委會委託研究《2012年總統大選後中共對台策略及作為之研究》(研究員)
  • 2012,參與國立台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化研究》(研究員)
  • 2011,參與行政院陸委會委託研究《2012年總統大選前中共對台作為及其因應之研究》(研究員)
  • 2010,參與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兩岸交流協議下社會風險管理研究》(研究員)

論文著作 / 通識相關活動紀錄

【期刊論文】

  • 徐銘謙,2012,〈從社會資本的角度看推動生態旅遊的重要關鍵〉,「森林生態旅遊」專輯,《台灣林業》雙月刊38卷第五期,2012年10月,頁40-42。
  • 徐銘謙、林宗弘,2011,〈山不轉路轉:公民社會與台灣步道技術典範的轉型〉,《科技、醫療與社會》,第13期,10月,頁109-158。(TSSCI)
  • 徐銘謙,2011,〈跨界、換位、對話,參與讓自然更豐富〉,《台灣林業》雙月刊第37卷第4期,8月無障礙專刊,頁26-37。
  • 徐銘謙,2011,〈生態旅遊新模式—步道志工的工作假期〉,《人與生物圈》雜誌,雙月刊2011年第2期,總第68期,北京:中國科學院、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編輯部,頁40-47。
  • 徐銘謙,2011,〈台灣步道志工工作假期的制度與操作〉,《人與生物圈》雜誌,雙月刊2011年第2期,總第68期,北京:中國科學院、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編輯部,頁48-49。
  • 徐銘謙,2011,〈美國阿帕拉契步道志工簡史〉,《人與生物圈》雜誌,雙月刊2011年第2期,總第68期,北京:中國科學院、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編輯部,頁43-45。
  • 徐銘謙,2007,〈論千里步道的理想與實踐—英、美步道志工的啟發與比較研究〉,《律師雜誌》,第336期,9月號,頁32-50。
  • 徐銘謙,2007,〈從阿帕拉契到霞喀羅—一個步道志工的觀察〉,《台灣林業》第33卷第1期,2月植樹節專刊,頁88-95。
  • 徐銘謙,2002,〈民進黨大陸政策的台獨轉型與兩岸關係〉,《中國評論》,3月號,頁45-47。

【研討會論文】

  • 徐銘謙、周繼祥,2012,〈兩岸海洋事務管理體制之比較〉,發表於兩岸海洋管理研討會,金門大學「兩岸海洋事務與管理」學術研討會,12月20-22日。
  • 徐斯儉、徐銘謙,2012,〈兩岸公民社會夥伴關係之機會與限制:以環境人權團體交流為例〉,發表於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pping International Engagement in China’ Human Rights”, December 1-2, 2012.
  • 徐銘謙,2012,〈從國家與社會關係看台灣登山步道之變遷〉,發表於2012全國登山研討會「野外低風險、山林齊守護」,11月2-3日。
  • 徐銘謙,2012,〈當走路碰上社區大學–以永和社區大學步道行動教室之課程規劃與議題經營為例〉,發表於第十四屆全國社區大學研討會,5月26日,宜蘭: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
  • 徐銘謙,2012,〈從2012大選看台灣公民社會的發展及其影響〉,發表於選後兩岸關係研討會,2月11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研所。
  • 徐銘謙,2011,〈從土地學習的事—談農村社大在典範轉移的角色〉,旗美社大第十屆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7月22日,高雄:旗美社區大學。
  • 徐銘謙,2011,〈勞動、自然與寫作—從步道運動與創作談自然寫作的兩種進路〉,第十五屆笠山文學營,7月3日,高雄:鍾理和文教基金會。
  • 徐銘謙,2011,〈孫中山海權思想對兩岸海洋政策之影響〉,發表於嘉義大學第三屆區域史地學術研討會,6月17日,嘉義:嘉義大學史地學系。
  • Ming-Chien Hsu , Chao-Fu (Jacky) Hsu, Creating Accessible Leisure Environment as a Joint Effort of Citizens’ Social Participation: An Example of National Recreation Area in Taiwan ,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cessible Tourism, ICAT 2011, Taipei, Taiwan, April 11-14, 2011.
  • Chao-Fu (Jacky) Hsu , Ming-Chien Hsu , Making National Forest Recreation Areas as Accessible Tourism Sites in Taiwan through collaborative effort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Trails: The Green Way for America 20th American Trails National Symposium Chattanooga, Tennessee ~ November 14-17, 2010.
  • Chao-Fu (Jacky) Hsu , Ming-Chien Hsu, Yi-Jung Huang, 2010, Making National Forest Recreation Areas as Accessible Tourism Sites in Taiwan through collaborative effort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ity and Transport for Elderly and Disabled Persons, 6/2-6/4, Hong Kong.
  • 徐銘謙、林宗弘,2010,〈台灣的登山步道:技術變遷與公民社會〉,發表於2010臺灣科技與社會年會「差異與連結:STS、工程與社會」研討會,5月15-16日,台北:臺灣科技與社會年會。
  • 徐銘謙、周聖心,2010,〈一個關於社區大學「公民社會」核心理念的行動研究:「千里步道」的倡議與社區資源網絡串聯的實踐歷程〉,發表於2010社區學習國際學術研討會,1月16日,台北:政治大學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
  • 徐銘謙,2009,〈從海洋治理的視角看兩岸海洋事務之發展與合作〉,發表於「海洋與國防」學術研討會,12月1日,台北:國防大學。
  • 徐銘謙、林宗弘,2009,〈山不轉路轉:公民社會與台灣步道技術典範的轉型〉,發表於2009臺灣社會學年會「全球效應與地方反應:社會學新興議題與挑戰」研討會,台北:臺灣社會學年會。
  • 徐銘謙,2009,〈千里步道運動規劃與新郊山運動之推廣〉,發表於「2009全國登山」研討會,10月30-31日,台北:行政院體委會。
  • 徐銘謙,2009,〈從治理理論看兩岸海洋事務之合作發展〉,發表於「展望2010兩岸政經社發展」研討會,10月13日,台北:中華兩岸制度學會
  • 徐銘謙,2007,〈希望在一個更民主、更和平的台灣〉,發表於「民主與和平的兩岸關係論壇」,6月23日,台北: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
  • 徐銘謙,2007,〈二00七年台灣憲改的展望〉,發表於「二00七年台灣政治情勢與兩岸關係的展望兩岸學者座談會」,1月25日,北京:北京社科院臺研所。
  • 徐銘謙,2005,〈社會和解過程的途徑分析〉,發表於第五屆和平學學術研討會「在同一屋頂下的多元化:波斯尼亞—赫塞哥維那」,11月26日,台北:淡江大學。
  • 徐銘謙,2004,〈一四00年開始的全球化〉,發表於2004年兩岸研究生校園論壇「兩岸的全球化與區域發展之研究」研討會,10月18-19日,台北:中華兩岸制度學會。

【專書論文】

  • 徐銘謙,2015,〈當千里步道碰上社區大學〉,《在地喧嘩—來去社大鬧社團》,台北:開學文化,頁227-252。
  • 徐銘謙,2011,〈兩岸海洋治理六十年回顧與展望〉,《兩岸關係60年專刊》,台北:台灣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
  • 周聖心、徐銘謙等,2011,《千里步道,環島慢行》,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 徐銘謙,2008,《地圖上最美的問號—尋找夢幻步道的旅程》,台北:野人出版社。
  • 徐銘謙、周繼祥,2007,〈兩岸海洋政策之比較〉,《兩岸開放20週年之回顧與展望》,遠景基金會專書,頁307-344。
  • 林宗弘、徐銘謙等,2005,《週週爬郊山》,台北:山岳文化出版。
  • 簡錫堦、徐銘謙,2003,《眾神爭奪的國度—走過以色列、巴勒斯坦的戰爭與和平》,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開設課程

  • 兩岸關係與政策發展、海洋政策通論、海洋與社會、海洋政策專題研究、中共海洋政策專題研究、兩岸海洋政策專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