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龍

職稱:副教授
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博士
lee0315@gmail.com
開設課程:鑑識科學與犯罪預防、犯罪偵查科技

學經歷

  • 博士 國立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
  • 碩士 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研究所(第一屆)
  • 學士 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學系(第一屆)
  • 美國康州紐海芬大學李昌鈺鑑識科學研究院 訪問學者
  • 美國康州警政廳刑事科學實驗室 訪問科學家
  • 卡達警官學院  特聘鑑識專家

歷任職稱

「學術經歷」

  •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刑事警察科 副教授
  • 華東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 講座教授
  • 西安交通大學法醫學院 客座教授
  • 昆明醫科大學法醫學院 客座教授
  • 福建江夏法學院  客座教授
  • 卡達警官學院  專任助理教授
  • 台灣警察專科學校 助理教授
  • 中央警察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 國立交通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 國立台灣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 國立中正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 私立東吳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 台灣警察專科學校 兼任教官
  • 中央研究院 專題講座
  • 法務部調查局 專題講座
  • 法務部司法官學院 講座
  • 國家文官學院 講座
  • 法務部司法官學院 兼任研究委員
  • 卡達國家研究基金會(QNRF)第十一屆國家優先研究計畫(NPRP11-S) 審查委員
  • 實證自然醫學(evidenced-based natural medicine) 期刊 編輯委員
  • 化學雜誌:教育研究與實踐“Journal of Chemist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期刊 編輯委員-
  • 生物學(SCIREA Journal of Biology)期刊 編輯委員
  • 安全科學與技術(SCIREA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 編輯委員
  • 數學與電腦科學(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MCS)期刊 編輯委員
  • 埃及鑑識科學與應用毒理學(EJFSAT) 期刊 編輯委員
  • 「前瞻科技與管理」期刊 審查委員
  • 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 審稿
  •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口試  委員
  •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入學口試  委員
  • 國立清華大學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碩士論文口試  委員
  • 國立清華大學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博士論文口試  委員
  • 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學系碩士班畢業論文 口試委員
  • 玄奘大學通識中心課程及教學品質委員會 委員

【服務經歷】

  • 新竹市警察局第一分局二組 巡官
  • 新竹市警察局刑警隊鑑識組 巡官
  • 新竹市警察局刑警隊鑑識組 組員
  • 新竹市警察局鑑識課 警務員
  • 新竹市警察局鑑識課 股長
  • 新竹市警察局鑑識課 股長兼代理課長
  • 新竹市跆拳道委員會 委員
  • 內政部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 委員
  • 新竹市火災鑑定委員會  委員
  • IC之音竹科廣播<科學三分鐘>單元  核心顧問
  • 工業技術研究院環境事故專業諮詢監控中心 諮詢專家
  • 公務人員特種考試警察人員考試 命題兼閱卷委員
  • 國防部憲兵指揮部「軍事偵查裝備」2017年度建案 審查委員
  • 中央警察大學『學群課程會』  諮詢委員
  • 刑事局資訊室政府科技計畫績效評估委員
  • 國立清華大學102學年度傑出教師評審委員會 委員
  •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師資
  •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審查委員
  • 新竹國際英語演講協會  副會長, CTM

 

【榮譽】

  • 卡達警官學院閱讀競賽 優等獎
  • 榮獲德州農工大學卡達分校2018三D競賽(3D列印組)  第二名
  • 2018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社會組』讓您成為犯罪剋星 第一名
  • 卡達大學創業競賽入選總決賽 Pre-Incubator Training Program
  • 當選國立清華大學第一屆醫環系系友會 理事
  • 當選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 傑出校友
  • 榮獲德州農工大學卡達分校2017三D競賽(視覺發展組) 第一名
  • 當選國立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 傑出系友
  • 當選國立清華大學2016清華學院 傑出教學獎
  • 當選國立清華大學2016通識教育中心 傑出教學獎
  • 榮獲雲林縣元長國小 創校100周年教育學術類傑出校友
  • 第一屆「包公文化論壇學術研討會」獲論文獎第二名(獎金15000元)
  • 獲選臺灣警察專科學校『鑑識楷模』
  • 代表清華大學參加教育部第6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遴選
  • 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2013國際學術研討會之資訊融入教學設計競賽,榮獲一般組優選。
  • 當選國立清華大學101年度全校傑出教學獎
  • 國際獅子會新北市神探營感謝硫璃
  • 獲頒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嘉惠學子』水晶牌
  • 當選國立清華大學2012共同教育委員會傑出教學獎『獎金二萬』
  • 當選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2傑出教學獎
  • 當選國立北港高中99年度『傑出校友』
  • 獲頒中正大學『教學感謝狀』
  • 率團(新竹市警察局鑑識人員)考察新加坡、土耳其等國鑑識科技
  • 財團法人李昌鈺博士物證科學教育基金會補助鑑識人員國外研習(第一屆)
  • 美國紐海芬大學 榮譽校友
  • 美國紐海芬大學李昌鈺鑑識科學研究院 研究學者
  • 行政院國家科學會「千里馬專案」公費留學獎學金
  • 教育部九十一年度「專案培育重點科技短期研究人員」公費留學獎學金
  • 新竹市政府九十一年度自行研究發展乙等獎
  • 清華大學國際交流獎學金(新加坡大學醫學院研習)
  • 第二屆全球青年領袖會議台灣區代表
  • 中央警察大學訪韓代表(韓國警察大學交換學生)

專長領域

【專長領域】

  • 鑑識科學、犯罪現場調查、偵查科技、犯罪偵查、刑事DNA鑑定、證物處理、現場重建

【指導碩士論文題目】

  • 論文『台灣鑑識制度之探討—參考英國與美國鑑識制度』,
  • 論文 『科技運用在犯罪現場調查之研究』
  • 論文『犯罪現場蒐證運用行動和雲端科技之研究』
  • 論文『穿戴式智慧裝置導入於犯罪現場調查之應用』
  • 論文『巨量資料在犯罪預防與犯罪偵查之應用』
  • 論文『3D技術於犯罪現場調查之應用』
  • 論文『輻射事故應變與核鑑識初探』
  • 論文『臺灣發展核鑑識能量之研究』
  • 論文『消防人員於輻射緊急事故應變與調查安全之探討』
  • 論文『基於Delone & Mclean模式,建構暨實證指紋電腦系統成功模型』
  • 論文『探討犯罪現場生物鑑識之巨量情資整合應用』
  • 論文『臺灣鑑識科學之沿革探究與現況分析』

【社群參與】

  • 財團法人李昌鈺博士物證科學教育基金會 董事、監察人
  • 臺灣鑑識科學學會 (TAFS)  發起人、籌備委員、會員、理事、監事、認證委員
  • 美國鑑識科學學會 (AAFS)  副會員、正會員 (Criminalistics)
  •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 教練、裁判
  • 國立清華大學第一屆醫環系系友會 理事
  • 海峽兩岸應急管理學會 理事
  • 國際縱火調查人員協會臺灣分會 理事、常務監事
  • 臺灣應用輻射與同位素協會 理事
  • 社團法人台灣冤獄平反協會 理事
  • 台灣數位鑑識發展協會(ACFD)理事
  • 臺灣地理設計學會 常務理事
  • 亞太創意集成協會 常務監事
  • 北港高中校友會第三屆桃竹苗區  理事
  • 中華學生跆拳道運動總會 理事

【研究計畫】(至少5年)

  • 2019年度科技部補助「虛擬實境應用於司法科學證據研究之初探」研究計畫主持人
  • 2018年德州農工大學(卡達分校)三D競賽“最新視覺科技在鑑識教育之運用”研究計畫  計畫主持人
  • 2018年德州農工大學(卡達分校)三D競賽“三D列印科技在犯罪現場調查之運用”研究計畫  計畫主持人
  • 2017年德州農工大學(卡達分校)三D競賽“虛擬情境與三D動畫在犯罪現場調查之運用”研究計畫  計畫主持人
  • 2016年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校務精進方案”偵查科技情資整合在犯罪現場之運用“研究計畫  計畫主持人
  • 2015年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校務精進方案”迎向未來的刑事科技-巨量資料分析在犯罪偵防運用之研究“研究計畫  計畫主持人
  • 2015年度 【 科普級輻射度量實驗研發與實務推動及其成效探討(II) 】計畫編號: MOST 104-NU -E-007-010 -NU計畫共同主持人
  • 2014年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校務精進方案” 臺灣近代鑑識科學的源起與沿革之研究”研究計畫  計畫主持人
  • 2013年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校務精進方案研究計畫” CSI刑案現場調查情境實務教材設計’研究計畫主持人
  • 2013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委託案「102年核鑑識分析探討與設備評估之先期研究」招標案號:AEC10208041L  計畫共同主持人
  • 2012年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校務精進方案”CSI 刑案現場調查情境實務教材設計研究”研究計畫  計畫主持人
  • 100-104學年度上、下學期國立清華大學「課程與教學創新小額計畫」計畫主持人

論文著作 / 通識相關活動紀錄

【期刊論文】

 

  1. 李承龍、謝昌宏、方圓,2018,「科技偵查情資整合運用在犯罪現場調查」,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警專學報,第六卷第八期:第13-34 頁,民國107.12
  2. 李承龍、李文傑、王明志、聶勝潔,「『為死者言、為生者權』:臺灣鑑識科學歷史探索與推廣教育」,臺北市立大學學報,第五期:第61-92頁,民國107.12
  3. 李承龍、方圓,2018,「簡介虛擬實境(VR)技術及犯罪現場調查之運用—德州農工大學3 D競賽研究紀要」,警專論壇,第29期,第135-146頁,12 月。
  4. 李承龍、方圓,2018,「虛擬實境與3D動畫應用於犯罪現場重建之初探」,中國司法鑑定,第05期,第80-87頁,8 月。
  5. 李承龍、林群智、丁健益、陳瑩娌,2018,「核鑑識」分析之初探,前瞻科技與管理,8 卷1 期,第1-20 頁,8 月.
  6. 陳穩吉、黃莛涵、陳羿旻、蔡佩芬、李承龍,2017,『恐怖攻擊核能電廠之輻射事故緊急應變』,應急管理學報,第一卷第4期,第153-164頁。10月.
  7. 李承龍,2017,『鑑識科學的利弊——從昭雪專案談強化鑑識科學之道』,科學月刊8月號,572期,第588-592頁。8月
  8. 李承龍,2017,『探索鑑識科學—從歷史到現今』,科學月刊7月號,571期,第510-514頁。7月
  9. 李承龍、陳羿旻、賴世民,2017,『輻射事故緊急應變初探』,應急管理學報,第一卷第1期,第129-140頁。1月
  10. 李承龍、李智平,2016,『從折獄龜鑑文選,啟發物證科學的興趣』,警專論壇,第21期,第12-19 頁。12月
  11. 林群智, 耿念慈, 洪茂欽, 丁健益, 李承龍, 劉威忠,2016,『矽膠顆粒誘發之血型糖蛋白 A 可保護輻射對紅血球生成的傷害』,台灣應用輻射與同位素雜誌,12卷3期,第1325-1332頁,9月。
  12. 李承龍、江守寰、黃榮貴、黃冠豪、奚邦祥,2016,『虛擬犯罪現場的數位證據調查要領』,警察通識叢刊,第6期,第34-52頁。7月.
  13. 李承龍,2016,『鑑識科學與科技偵查之創新應用』,科儀新知,第 207 期,第7–14頁。 6 月,刑事鑑定專題
  14. 李承龍、黃莛涵,2016,『氣味證據的保全與採證』,警專論壇,第19期,第36 -44 頁。6月.
  15. 李承龍,2016,『「犯罪現場重建」教學與設備功能』,警專論壇,第18期,第166-173頁。3月.
  16. 黃莛涵、李承龍,2016,『運用網路科技輔助偵查竊盜案例探討』,明辨,第8期, 第74-83頁。4月.
  17. 甘炎民 、郭士豪  、黃冠豪 、李承龍 ,2015,『大數據資料系統分析運用在偵查實務之研究』,警察通識叢刊,第5期,第140-159頁。11月.
  18. 李承龍、黃冠豪、盧建銘,2015,『3D列印科技與犯罪偵查初探』,警專論壇,第17期,第128-138頁。12月.
  19. 李承龍、林群智、戴明鳳、劉棋章,2015,『臺灣核鑑識與輻射現場管理問題』,「國際卡拉漢安全技術研討會議(ICCST)收錄論文集」,第277-280頁。九月.
  20. 王芷、李皇德、王明志、李承龍,2015,『噴霧設備在潛伏指紋的發展』,「國際卡拉漢安全技術研討會議(ICCST)收錄論文集」,第281-285頁。九月.
  21. 李承龍,2015,『DNA鑑定科技發展與司法發現真相、避免冤獄和人權保障之關連性研究』,犯罪防治研究專刊,第6期,第3-18頁。10月.
  22. 李承龍、趙婉宇,2015,『鑑識新知-淺談犯罪現場的耳紋跡證』,警專論壇,第16期,第77-85頁。9月.
  23. 李承龍 、趙尉善,2015,『強化毒品鑑識取證程序-探討鑑識實驗紀錄』,警專論壇,第14期,第27-42頁。3月.
  24. 李智源、李承龍,2015,『台灣鑑識科學教育與認證制度研究——以與美國的比較為視角』,中國司法鑑定,第03期,第98-104頁。
  25. 甘炎民、李文傑、李承龍,2015,『臺灣鑑識科學沿革與現況之研究』,警察通識叢刊,第4期,第152-175頁。6月.
  26. 李承龍、 林琪亞,2015,『系統模組在犯罪現場調查科技之運用』,警專論壇 ,第15期,第70-78頁。6月
  27. 李承龍,2015,『鑑識科學的過去、現況和未來』,明辨第7期,第90-102頁。3月
  28. 林群智, 耿念慈, 洪茂欽, 李承龍, 丁健益, 劉威忠,2015,『二氧化矽可抑制因輻射照射所降低之紅血球生成效應』,台灣應用輻射與同位素雜誌, 11卷1期,第 1029-1036頁,3月。
  29. 范兆興、李承龍,2015,『鑑識心理學與法律的對話』,明辨,第7期, 第24-36頁。3月
  30. 范兆興、李承龍,2015,『點石成金:從石頭顯現潛伏指紋之研究』,刑事雙月刊,第64期,第38-41頁。2月
  31. 李承龍,2014,『重視鑑識教育,強化鑑識制度之探討』,警專論壇,第13期,第26-41頁。12月
  32. 范兆興、李承龍,2014,『鑑識組織再進化芻議—以各分局成立「鑑識組」為例』,警光雜誌699期,第64-67頁,10月
  33. 李承龍,2014,『情境案例–探討O. J辛普森被控殺妻案的現場勘察缺失』,警察通識叢刊,第3期,第35-41頁。10月
  34. 李承龍,2014,『建置國家級鑑識科學中心和實驗室之評估研究』,犯罪防治研究專刊,第1期,第2-16頁。7月.
  35. 賴世民、李承龍,2014,『輻射緊急事故現場消防人員安全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災害防救學報,第15卷,第1-23頁。2月.
  36. 李承龍、黃莛涵、賴世民,2014,『資訊科技應用於恐怖攻擊-輻射彈事件初探』,環境事故簡訊電子報,第51期,發刊日:2014/06/30。6月
  37. 莊忠進、李承龍,2014,『赴本校紐海芬大學等校簽訂姊妹校暨參訪李昌鈺鑑識科學中心紀要』,警專論壇,第11期,第60-73頁。6月
  38. 李承龍、黃莛涵,2014,『刑案現場重建–如何讓體液說話』,明辨,第6期, 第74-83頁。4月
  39. 李承龍,2014,『李昌鈺博士2013台灣巡迴演講』,明辨,第6期,第104-106頁。4月
  40. 徐健民、莊忠進、李智和、李承龍,2014,『談鑑識科學的教育與發展-專訪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系前主任徐健民教授』,警專論壇,第10期,第11-16頁。3月
  41. 李承龍、張惠慈,2014,『新加坡刑事實驗室參訪經驗分享』,新北警聲,第14期,第16-19頁。4月
  42. 李承龍,2013,『推廣鑑識科學教育通識教育之經驗淺談』,警察通識叢刊,創刊號,第211-223頁。10月
  43. 龍彥先、李承龍、馬先正、梁家禎、陳憲良、高明哲,2012,『呼氣酒精計量品保追溯與認證在鑑識領域之應用』,警專學報,第5卷第4期,第161-178頁。10月
  44. 范兆興、李承龍,2013,『建置區域性鑑識線索知識庫之研究』,臺灣鑑識科學會會刊,第11期,第11-17頁。4月
  45. 范兆興、李承龍,2013,『建構分局端刑案及鑑識線索知識庫之我見』,警光雜誌680 期,第76-79頁。3月
  46. 李承龍、黃以馨,2013,『科技戰警之隱形盾牌』,警專論壇,第6期,第65-70頁。3月
  47. 李承龍,2013,『重返台灣鑑識科學的孵育聖地—參訪李昌鈺鑑識科學中心』,新北警聲,第11期,第27-33頁。7月
  48. 李承龍,2012,『生物辨識在鑑識科學上的運用』,MD NEWS 生技與醫療器材報導月刊,第151期,第 29-32頁。2月
  49. 李承龍,2012,『國際鑑識大師蒞校訪問—擴展警專國際視野』,警專論壇,第2期,第23-29頁。3月
  50. 李承龍,2012,『情境模擬訓練教學與設施—簡介新加坡國土安全學院』,警專論壇,第3期,第104-117頁。6月
  51. 劉祺章、李承龍、蔡翠玲、林群智,2012,『超完美謀殺案—由輻射毒殺疑雲談起』,輻射防護簡訊,第116期,發刊日:101/08/01。8月
  52. 李承龍、邱景徽、許博隆、鄭志先、林毓婠、唐意婷,2012,『科學神探成功的人生經驗分享』,警專論壇,第5期,第 23-28頁。12月
  53. 李承龍,2012,『科學神探的處世哲學及生活小故事』,明辨,第5期,第2-11頁。3月
  54. 李承龍、海瑟.寇伊、許志楧、黃以馨、李昌鈺,2011,『非人類DNA之鑑定—以DNA擴增片段長度多型性鑑定植物種屬』,警專學報,第5卷第2期, 第251-266頁。10月
  55. 李承龍,2011,『讓物證說話LET THE EVIDENCE SPEAK FOR ITSELF』,警專論壇,創刊號,第100-106頁。 12月
  56. 李承龍,『運用科技鑑識身份』、風城警政月刊第七期,97年12月15日、新竹市警察局編印
  57. 李承龍,『物證如何說話-特殊的科學採證案例』、風城警政月刊第六期,97年9月15日、新竹市警察局編印
  58. 李承龍,『人魔殺人姦屍現場破案實錄』、96年破案實錄,97年3月31日、新竹市警察局編印
  59. 李承龍,『鑑識課—由新竹市警察局鑑識課課徽設計理念談鑑識工作』、風城警政月刊第四期,97年3月15日、新竹市警察局編印
  60. 李承龍,『現代化的科學偵查方法-李昌鈺博士在「清華大學」巡迴演講心得分享』、風城警政月刊第二期,96年9月10日、新竹市警察局編印
  61. 李承龍, 海瑟‧寇伊, 許志楧, 李昌鈺. 「初探刑事植物學: 蕃茄種子的簡易萃取DNA方法」. 刑事科學. 2008, 64:1–15.
  62. C.-L. Lee, H. M. Coyle and H. C. Lee. Genetic Analysis of Individual Seeds by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Croatian Medical Journal. 2007, 48:563–5 (SCI paper).
  63. C.-L. Lee, H. M. Coyle, E. Carita, C. Ladd, N. C. S. Yang, T. M. Palmbach, I. C. Hsu and H. C. Lee. DNA Analysis of Digested Tomato Seeds in Stomach Cont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2006, 27:121–5 (SCI paper).
  64. C.-L. Lee, H. M. Coyle, T. M. Palmbach, I. C. Hsu and H. C. Lee. DNA Analysis of Ingested Tomato and Pepper Seeds.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2005, 26:330–3 (SCI paper).
  65. H. M. Coyle, C.-L. Lee, W.-Y. Lin, H. C. Lee and T. M. Palmbach. Forensic botany: using plant evidence to aid in forensic death investigation. Croatian Medical Journal. 2005, 46:606–12. (SCI paper).
  66. C-H. Yang, C.-L. Lee, C.-Y. Pai. HLA-DQB1 Genotyping with Simple Automated DNA Sequencing And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0, 99:698–703 (SCI paper).

【研討會論文】

  1. Jeff Cheng-Lung Lee, Yi-Hsin Huang, ”New Trends and Technologies in Forensic Medicine and Science”, Forensic Medicine Organiz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 FMODC) scientific meeting , on March 2-3, 2019 in Kish Island, IRAN.(Oral)
  2. Haw-Lih Su,Jeff Cheng-Lung Lee,Saeed Al-Meer and Mohammed Alsafran “Novel Chemical Methods for the Latent Fingerprint Development in Forensic Science”,the international Smart Nanomaterials Conference, Feb 24-25, 2019. Qatar University (poster)
  3. Jeff Cheng-Lung Lee,Yi-Hsin Huang, Garng Morton Huang,Yuan Fang, Haw-Lih Su, Szu-Hao Lee and Sheng-Jie Nie,” VR, AR and 3D Technologies for Strengthening Traffic Education and Safety”,International Traffic Safety Conference 2018, Doha, Qatar,2018/11/26-27
  4. Jeff Cheng-Lung Lee,Yi-Hsin Huang,Haw-Lih Su,Szu-Hao Lee, Ghazi khalafat, and Jian-jun Gan,”Applying Wearable Devices and Traffic Cloud in the Traffic Law Enforcement”International Traffic Safety Conference 2018, Doha, Qatar,2018/11/26-27
  5. Haw-Lih Su,Jeff Cheng-Lung Lee and Mohammed H. Alsafran1,”Traffic safety purpose: Approaches for the Detection of Drug Driving”, International Traffic Safety Conference 2018, Doha, Qatar,2018/11/26-27
  6. 李承龍、方圓、林琪亞、黃俐瑋,「穿戴式裝置於犯罪現場調查之應用」,TANET 2018-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暨資訊工程X智慧計算學門成果發表會,2018/10/24中央大學主辦。字數6012
  7. 方圓、李承龍,「虛擬實境與3D動畫應用於犯罪現場重建之初探」,2018 犯罪偵查與鑑識科學研討會,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8/0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6031
  8. 鍾竺均、郭鐘達、李承龍,「犯罪現場鞋底殘留土壤之特性分析與關聯運用」,2018年犯罪偵查與鑑識科學研討會,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8/0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6172
  9. 李承龍,2018,『VR, AR 與 3D 在刑偵技術的運用』刑事科學技術智能化建設運用研討會,合肥,2018年6月20日,
  10. 李承龍,2018,『大數據情資整合運用在應急現場之犯罪調查』,第三屆海峽兩岸應急管理高峰論壇,北京,2018年6月2 3日
  11. Lee, Cheng-Lung ,2018, ”Identifying tru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forensic technologies”第三屆中瑞物證科學國際論壇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ino—Swiss evidence science)杭州,2018年6月25日
  12. Lee, Cheng-Lung ,2017, ”New Techniques Training Systems to Forensic Science Education”, The 2nd Conference of Silk Road Forensic Consortium (SRFC), 2017/11/6-7, Grand Mercure Xian Renmin Square, Xi’an, Shaanxi, China.
  13. Lee, Cheng-Lung ,2017, ”Apply Virtual Reality and 3D Animation for Crime Scenes Investigation”,“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Seminar on Forensic Science, Shanghai, China,2017/11/3~5, Host b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一带一路”法庭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上海,2017 年11 月3 日~5 日。华东政法大学主办。
  14. 李承龍、黃莛涵、陳羿旻,2017,『恐怖攻擊核能電廠之輻射事故緊急應變』,第二屆海峽兩岸應急管理高峰論壇暨十二屆全國應急管理-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第19-28頁,北京減災協會主辦,2017/7/19-20於河南焦作。字數10686.
  15. Lee, Cheng-Lung , “Applying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s to Crime Scene Training”, the 2nd Saud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Sciences, 05-08 March 2017,King Faisal Hall Intercontinental Hotel Riyadh.
  16. 董欣典、許嘉哲、黃冠豪、方圓、林佑霖、李承龍,「網路科技犯罪與蒐證–淺談協定加密封包攔截與犯罪偵查」,2016 犯罪偵查與鑑識科學國際研討會,桃園龜山(警察大學),民國一〇五年。
  17. Lee, Cheng-Lung; Lin, Chun-Chih; Tai, Ming-Fong; Liu, Chi-Chang, “Nuclear forensics and nuclear crime scene management problem in Taiwan,” in Security Technology (ICCST), 2015 International Carnahan Conference on , vol., no., pp.277-280, 21-24 Sept. 2015. 字數:2641. URL: http://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7389696&isnumber=7389647
  18. Wang, Chih Julie; Li, Arvin Huang-Te; Wang, Ming-Chih; Lee, Cheng-Lung, “Atomiz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ment of latent fingerprints,” in Security Technology (ICCST), 2015 International Carnahan Conference on , vol., no., pp.281-285, 21-24 Sept. 2015.字數:2651. URL: http://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7389697&isnumber=7389647
  19. 李承龍、何大成、陳子雲,2015 ,『犯罪現場調查之緊急應變問題-面對化學、生物、輻射危害』,2015年第四屆應急管理論壇研討會論文集。銘傳大學主辦,2015/07/05於桃園市銘傳大學校區舉辦。
  20. Cheng-Lung Lee, Po-Hsiu Lee, Ming-Fong Tai and Chi-Chang Liu,2014,『Capability Assessment of Radiological Contaminated Crime Scene Management after Nuclear Attack Disaster』,2nd Asia Conference on Urban Disaster Reduction ,conference guide第61頁。November 20~21, New Taipei City, Taiwan.
  21. 李承龍、陳瑩娌、劉祺章,2014,『輻射事故應變與核鑑識』,2014年京台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第81-85頁,北京減災協會主辦,2014/8/18-22於北京舉辦。字數4888
  22. 翁慧娟、莊馥瑄、謝寶煖、李承龍,2014,『鑑識科學期刊文獻特性與研究主題趨勢分析』,2014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363-368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4/09/19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4921
  23. 黃冠豪、李承龍、陳燕欣,2014,『眼動儀探索專家運用在勘查之視覺搜索研究』,2014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349-354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4/09/19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4573
  24. 李承龍、陳羿旻、賴世民,2014,『輻射事故緊急應變初探』,2014年第三屆應急管理論壇研討會論文集,第365-378頁。銘傳大學主辦,2014/05/16於桃園市銘傳大學校區舉辦。字數10322
  25. 李承龍,2014,『借重鑑識科技發揚「東方的福爾摩斯」智破冤案的辦案精神』,第一屆包公文化學術論壇,2014/3/31,於台北市銘傳大學校本部901會議室。
  26. 黃莛涵、李承龍、楊恕青,2014,『從包公辦案談鑑識科學』,第一屆包公文化學術論壇,2014/3/31,台北市銘傳大學校本部901會議室。
  27. Cheng-Lung Lee, Chien-Yuan Chen. 2013,『Potential Botanical Evidence for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2013年AAPS亞洲警政論壇論文集,第263-277頁。新北市政府主辦,2013/6/25-27於新北市政府會議廳舉辦。字數3894
  28. 李承龍、林琪亞、李耀中、李芷彤,2013,『現代科技管理於犯罪現場偵查的運用』,2013年第十二屆兩岸科技與經濟論壇論文集,第276-283頁。福州大學軟科學研究所主辦,2013/06/15-18於福建廈門舉辦。字數5777
  29. 范兆興、李承龍、楊佳龍,2013,『建置情報導向犯罪現場資料庫』,ICELFS 2013年第四屆證據理論與科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342-348頁。中國司法文明偕同創新中心主辦,2013/07/20-21於北京春暉園溫泉度假酒店舉辦。字數4598
  30. 李承龍、李智源、林岱瑩、黃以馨、陳建源、王明志,2013,『臺灣鑑識科學制度之探討—參考外國鑑識科學制度』,ICELFS 2013年第四屆證據理論與科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372-382頁。中國司法文明偕同創新中心主辦,2013/07/20-21於北京春暉園溫泉度假酒店舉辦。字數9694
  31. 李承龍、陳姿帆、王芷、黃冠豪、楊鎮瑜,2013,『刑案現場調查情境實務教材設計研究—刑案血跡型態在現場重建的運用』,ICELFS 2013年第四屆證據理論與科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364-371頁。中國司法文明偕同創新中心辦,2013/07/20-21於北京春暉園溫泉度假酒店舉辦。字數9895
  32. 李承龍,2013,『CSI犯罪現場行動蒐證之研究』,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精進校務發展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第123-131頁。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行政警察科主辦,2013/12/13於臺北市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舉辦。字數10400
  33. 翁慧娟、徐志翔、葉雅玲、陳怡安、李承龍、謝寶煖,2013,『鑑識科學網路資源指引探析』,2013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227-232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 2013/9/27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5239
  34. 范兆興、郭蓬生、李承龍、楊佳龍、曾國銜,2013,『不同類型性加害人之作案手法及發展歷程分析』,2013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251-254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 2013/9/27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5096
  35. 王芷、王明志、葉明達、鄭琬蓉、李承龍,2013,『近景攝影測繪技術應用於現場勘察之測量參數評估』,2013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333-338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3/9/27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4244
  36. 陳玟華、楊國清、李承龍、吳國銘、李芷彤、林坤田、黃柏凱,2013,『強化現場勘察效能之研究—鑑識小隊刑案現場勘察檢核表為例』,2013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339-344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3/9/27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5968
  37. 賴世民、李承龍、林佑霖、鄭婉蓉、黃敬德,2013,『電腦模擬軟體於火場重建之應用』,2013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435-440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3/9/27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5787
  38. 黃莛涵、李承龍,2013,『雲端技術運用於犯罪偵查與預防初探』,2013年犯罪偵查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第57-62頁。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主辦,2013/5/30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4996
  39. 李承龍、陳姿帆、蔡佩君、湯汶瑜,2013,『犯罪現場緊急處理之探討』,2013年第二屆應急管理論壇研討會論文集,第255-264頁。銘傳大學主辦,2014/05/31於桃園市銘傳大學校區舉辦。字數9643
  40. 李承龍,2012,『CSI刑案現場調查情境實務教材設計研究』,2012年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精進校務發展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第33-39頁。臺灣警察專科學校主辦,2012/12/21於臺北市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舉辦。字數9635
  41. 李承龍、謝佑璟、黃瑞凱、陳文萱、張亞蘋、李昌鈺,2012,『核生化恐怖攻擊之現場勘查』,2012年第一屆應急管理論壇研討會論文集,第9-23頁。銘傳大學主辦,2012/07/12-13於臺北市銘傳大學校區舉辦。字數10915
  42. 黃莛涵、李承龍、潘威迪,2012,『網路科技偵破竊盜案例探討』,2012年犯罪偵查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第117-126頁。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主辦,2012/5/3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4783
  43. 張亞蘋、黃瑞凱、樓一慧、謝侑璟、陳文萱、李承龍,2012,『刑事護理制度—探討整合SART團隊芻議』,2012年犯罪偵查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第143-152頁。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主辦,2012/5/3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8907
  44. 林岱瑩、李承龍,2012,『臺灣與美國刑事鑑識教育與認證制度之比較探討』,2012年犯罪偵查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第165-174頁。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主辦,2012/5/3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11040
  45. 黃莛涵、邱景徽、李承龍,2012,『刑案現場氣味採證方法初探』,2012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367-372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6279
  46. 趙婉宇、李承龍、蔡宜蓁、陳福振,2012,『犯罪現場新物證—讓耳紋跡證說話』,2012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373-378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5501
  47. 高家祥、李承龍、蘇清偉,2012,『虛擬犯罪現場數位證據勘察之研究』,2012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285-290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7843
  48. 洪裕筆、林昇甫、李承龍,2012,『數位顯微影像分析研判死亡時間之探討』,2012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49-54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4542
  49. 謝智雯、李承龍、陳志杰、李清福,2012,『探討海洋水源鑑定在犯罪調查的應用』,2012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55-61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6230
  50. 陳安芃、李耀坤、邱景徽、李承龍,2012,『微生物檢測技術於鑑識科學應用之探討』,2012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71-75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4330
  51. Kuan-Hao Huang, Cheng-Lung Lee. 2012,『Prospects of skin bacterial community identification in forensic science』,2012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77-83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893
  52. 陳志杰、李承龍,2012,『生物晶片(DNA chip)檢測應用於刑事鑑識之探討』,2012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85-88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4804
  53. 邱景徽、李承龍,2012,『毒物實驗室標準作業流程—探討關鍵的實驗紀錄本』,2012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379-384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6394
  54. 林琪亞、李承龍、張亞蘋、蘇清偉,2012,『犯罪現場行動蒐證和鑑識雲端之整合研究』,2012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391-395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4988
  55. 鍾銘輝、李承龍、潘威迪、黃柏凱,2012,『科技管理在犯罪現場調查之運用』,2012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397-403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7355
  56. 柳源德、駱冠州、賴以勤、楊淑蓉、周苓琦、陳秉澤、李承龍,2012,『清理犯罪現場血漬之研究』,2012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413-418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5967
  57. 葉叡澍、李承龍、高家祥、賴明宏,2012,『雲端記事簿Evernote記錄犯罪現場資料之研究』,2012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419-424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3466
  58. 毛永成、宋學維、謝東岳、許維哲、黃建評、洪海峯、洪千雯、李承龍,2012,『車禍現場殘留胎痕之分析』,2012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425-429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4601
  59. 邱俐揚、趙婉宇、黃莛涵、李承龍,2012,『運用CSI網路遊戲推廣鑑識科學之研究』,2012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477-482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5625
  60. 陳聿廣、李承龍、蘇清偉,2012,『雲端科技對於傳統犯罪偵查的助益—以常見社交工程App為例』,2012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483-488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2/9/21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6560
  61. 郝旭昶、李承龍、饒達仁,2011,『新型表面聲波抗體—細胞反應晶片在刑案細胞檢體篩選之運用』,2011年鑑識科學暨野生保育應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325-330頁。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主辦,2011/11/04於桃園市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舉辦。字數5308
  62. 張建偉、李承龍、張熙懷,2011,『對“科學證據”的迷信與盲從—兼論採擇證據中的知識等級制』,2011年鑑識科學暨野生保育應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361-366頁。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主辦,2011/11/04於桃園市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舉辦。字數7319
  63. 陳聿廣、李承龍,2011,『3D顯示技術對刑案現場勘查之應用—以實作3D數位相框為例』,2011年鑑識科學暨野生保育應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155-160頁。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主辦,2011/11/04於桃園市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舉辦。字數5516
  64. 林琪亞、李承龍,2011,『現代科技管理在CSI(犯罪現場調查)的運用』,2011年鑑識科學暨野生保育應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161-166頁。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主辦,2011/11/04於桃園市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舉辦。字數5098
  65. 邱俐揚、 李承龍,2011,『毛髮中的氯胺酮及其代謝物之成分分析』,2011年鑑識科學暨野生保育應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249-254頁。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主辦,2011/11/04於桃園市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舉辦。字數6321
  66. 邱紀涵、李承龍、李清福,2011,『刑事土壤鑑定—台灣地區土壤酵母菌分佈特性之應用』,2011年鑑識科學暨野生保育應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355-382頁。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主辦,2011/11/04於桃園市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舉辦。字數4134
  67. 陳安芃、 莊珮芸、李耀坤、李承龍,2011,『微細藻類跡證應用於鑑識科學之探討』,2011年鑑識科學暨野生保育應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321-324頁。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主辦,2011/11/04於桃園市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舉辦。字數3953
  68. Cheng-Lung Lee, Yi-Hsin Huang, Ian C. Hsu, Henry C. Lee. 2011,『New DNA Technique in Forensic Botany Application』,2011年鑑識科學暨野生保育應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349-354頁。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主辦,2011/11/04於桃園市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舉辦。字數1015
  69. 許曉東、劉建偉、李承龍,2011,『無線網路之數位證據研究』,2011年鑑識科學暨野生保育應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147-154頁。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主辦,2011/11/04於桃園市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舉辦。字數6348
  70. 郝旭昶、李承龍、饒達仁,2010,『新型表面聲波酵素-受質反應晶片檢測活體液相樣本中特殊酵素』,2010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170-181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0/9/17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4987
  71. 楊筑安、李承龍、劉尚志,2010,『網路監控與網路隱私權之衝突—談數位證據取得之合法性』,2010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381-387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10/9/17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3654
  72. Cheng-Lung Lee, Yi-Hsin Huang, Ian C. Hsu, Henry C. Lee. 2009, Tomato Seed DNA in Forensic Application. Proceeding of ⅣTH Mediterranean Academy of Forensic Sciences Meeting, Antalya , Turkey 14-18 Oct. 2009。字數1571
  73. 郝旭昶、李承龍、趙哲新、饒達仁,2009,『電子鼻在刑事鑑識上的應用初探』,2009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123-128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09/11/27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5313
  74. 謝智雯、李承龍、李清福,2009,『土壤鑑別—以台灣南部土壤酵母菌種類分佈為例』,2009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355-360頁。臺灣鑑識科學學會主辦,2009/11/27於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舉辦。字數6684
  75. Cheng-Lung Lee; Heather Miller Coyle; Ian C. Hsu;Yi-Hsin Huang and Henry C. Lee.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eds by DNA-AFLP for Forensic Botany Purpose,第四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警學研討會論文集。2009/12/14-16
  76. 謝智雯、李承龍、李清福. 探討土壤酵母菌應用在刑事鑑定的適用性. 2008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 中央警察大學: 桃園. 2008.11.07
  77. 宋仲儒、黃柏凱、孫家棟、李承龍. 現場重建與詢問之交互應用 — 以新竹市楊00涉嫌殺人姦屍案探討. 2007年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 中央警察大學: 桃園. 2007.
  78. C.-L Lee, H. M. Coyle, I. C. Hsu, A. Harper, T. Palmbach and H. C. Lee. Microscopic Analysis and DNA Isolation of Tomato Seed for Forensic Applications. 2006年犯罪偵查與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 中央警察大學: 桃園. 2006.
  79. C. Y.-F. Chen, N. D. K. Petraco, C. J. Barden and C.-L Lee. An Electron Correlated Examination of the Reactivity of Fingerprint Reagent Ninhydrin. 2006年犯罪偵查與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 中央警察大學: 桃園. 2006.
  80. 李承龍、H. M. Coyle、許志楧、T. M. Palmbach、李昌鈺. DNA分析未消化之種子的技術在刑案證物之運用. 2005年犯罪偵查與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集. 中央警察大學: 桃園. 2005
  81. C.-L Lee, H. M. Coyle, I. C. Hsu, A. Harper, T. Palmbach and H. C. Lee. DNA Analysis of Tomato and Pepper Seeds for Forensic Casework. 2005年國際鑑識科學研討會論文. 法務部調查局主辦 (2005/11/7 –12).
  82. C.-L Lee, H. M. Coyle, I. C. Hsu, A. Harper, T. Palmbach and H. C. Lee. Potential for Brand Name Identification by Tomato Seeds DNA Typing. A poster presentation at the 5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Forensic Sciences, New Orleans, LA (2005/02/25).
  83. C.-L Lee、H. M. Coyle、E. Carita、C. Ladd、楊際聖、T. M. Palmbach、許志楧、廖得玲、李昌鈺. 消化之種子DNA鑑定在刑案證物之應用. 粒線體DNA鑑定之刑事應用. 2004年鑑識科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中央警察大學: 桃園. 2004.
  84. C.-L Lee. Plant DNA Typing. A lecture presented at the Training Workshop organized by The Henry C. Lee Institution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2004/9/23).
  85. C.-L Lee, H. M. Coyle, E. Carita, C. Ladd, N. C. S. Yang, T. M. Palmbath, I. C. Hsu and H. C. Lee. DNA-AFLP Analysis of Digested Tomato Seeds in Forensic Samples. A platform presentation at the 89th Educational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St. Louis, MI (2004/08/25).
  86. C.-L Lee, H. M. Coyle, E. Carita, C. Ladd, N. C. S. Yang, T. M. Palmbath and H. C. Lee. DNA Analysis of Digested Seeds in Forensic Samples. A platform presentation at the 56th American Academy of Forensic Sciences, Dallas, TX (2004/02/21).
  87. 李承龍、楊秋和. A Simple, Rapid HLA Class Ⅱ DNA Typing Method Applied to the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第13屆生物醫學聯合學術年會 看板論文 (1998/4/18)

【專書論文】

  1. 李智平主編、李承龍等人特約作者,2017,『折獄龜鑑』、『洗冤集錄』註解,警專國文選,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印行。7月,pp266-288
  2. 李承龍、江守寰、劉祺章,2016,『核恐怖攻擊輻射事故現場應變之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9),第279-302頁,法務部司法官學院出版。12月,字數17978
  3. 李承龍著,鑑識科學與科技偵查之研究應用,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ISBN 978-957-483-858-5(平裝)2016年5月
  4. 李承龍,2014,『強化鑑識科學-評估建置國家級鑑識科學中心和實驗室之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7),第301–329頁,法務部司法官學院出版。(ISBN: 978-986-04-2440-9)。10月,字數22388
  5. 李承龍,2014,『借重鑑識科技發揚東方的福爾摩斯智破冤案的辦案精神』, 反腐倡廉包青天,第221-238頁。財團法人新人類文明文教基金會出版,何福田主編。(ISBN:978-986-89637-2-6)。7月,字數10325
  6. 黃莛涵、李承龍、楊恕青,2014,『從包公辦案談鑑識科學』,反腐倡廉包青天,第239-248頁。財團法人新人類文明文教基金會出版,何福田主編。(ISBN:978-986-89637-2-6)。7月,字數4825
  7. 李承龍,2013,『犯罪現場調查與司法科技發展之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6),第255–272頁。法務部司法官學院出版。(ISBN:978-986-03-9705-5)。12月,字數15358
  8. H. C. Lee, and C.-L. Lee. DNA analysis of Tomato Seeds in Forensic Evidence. Edit by V. R. Preedy : Tomatoes and Tomato Products: Nutritional, medicinal & therapeutic properties . Science Publishers, UK. Chapter 29. 2008.
  9. 李承龍. 「未消化蕃茄種子DNA分析在刑事鑑識之應用」(DNA Analysis of Ingested Tomato Seeds in Forensic Applications).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論文. 2007.
  10. 李承龍. 「2007生物應用工程產業年鑑」第Ⅴ篇(前瞻技術趨勢探討)第四章(生物辨識在鑑識科學之發展趨勢). 工研院產經中心出版, 經濟部技術處發行. pp 5:55–7. 2007.
  11. C.-L. Lee, I. C. Hsu, H. M. Coyle and H. C. Lee. Ancient DNA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Plant Species from Stomach Contents. In H. M. Coyle (Ed.): Forensic Botan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to Criminal Casework (ISBN: 0849315298). CRC Press: Baco Raton, Florida, US. Chapter 9. 2004.
  12. 蕭季慧、李承龍. 「擄人勒贖案件偵查」. 警察百科全書(七) — 刑事警察第十章. 正中書局. pp 186-211. 2000.
  13. 李承龍. 「HLA ClassⅡ DQB1基因之系統分析方法運用在刑事鑑識上」(A Simple, Rapid HLA ClassⅡ DNA Typing Method Applied to the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14. 李承龍.「Defining the Mt-DNA Types of Control Region by PCR-RFLP and Its Application to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中央警察大學專題報告. 1993.

【技術報告】

  1. 李皇德、李承龍、陳威辰、周佳慶『用於生物跡證顯影之噴霧裝置』專利證書新型M501835號
  2. 李皇德、李承龍、張益慈、陳威辰『多功能生物檢測裝置』專利號:ZL 2016 2 0108309.7實用新型專利證書,證書號5207262號

開設課程

  • 鑑識科學與犯罪預防
  • 犯罪偵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