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哲良
職稱:助理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fossiliser@gmail.com
專長領域:文化研究、 社會學、社會心理學
學經歷
-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
- 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
歷任職稱
【學術經歷】
-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 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專案助理教授
-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專任研究助理
【服務經歷】
現職
- 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學院住宿書院導師
- 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學院學士班兼任助理教授
經歷
-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講師
- 新北市永和社區大學講師
- 台北張老師中心義務張老師
【榮譽】
- 美國亞洲研究學會(AAS) 2017年度大會The F. Hilary Conroy Panel Prize。
- 國科會「99年度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獎學金。
- 台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獎(2003年)。
- 祐生研究基金會年度碩士學位論獎(2002年)。
- 臺中市第十一屆大墩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2008年)。
專長領域
文化研究、 社會學、社會心理學
研究主題
政治暴力、美學與倫理、社會正義與和解、消費社會、影像分析、民族誌
論文著作 / 通識相關活動紀錄
【期刊論文】
吳哲良、蕭秋娟、蕭媺妮,2016,〈資優之「質」:資源班實施雙重特殊需求學生課程之經驗與省思〉,《資優教育季刊》。
【研討會論文】
- 吳哲良,2016—〈殉道狀態:「受難—正義」迴圈裡抑失的白色恐怖話語〉,《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03期,第237-247頁。
- 吳哲良,2008—〈疊在歷史皺折裡的追悼——《被遺忘的一九三七》觀後感〉(Mourning in Fold: On the Film Nanking),《文化研究》,第六期增刊,248-254。
【專書論文】
- 吳哲良,2017—〈同人接招:〈接力漫畫〉的創作實驗〉,收錄於《漫畫三傑:台灣本土漫畫的時代意義與創作想像》,張玉佩主編。新竹:交通大學。
- 吳哲良,2016—〈異中商異的跨科際課程:以「科技與社會:從科技省思邁向社會創新」為例〉,收錄於《跨科際教學之思與行》,第260-303頁。嘉義:中正大學。
- 吳哲良、潘美玲、楊谷洋,2016—〈養成社會科技人〉,收錄於《海水漫上島嶼:跨科際教育先行者紀實之路》,第228-265頁。嘉義:中正大學。
【研討會論文】
- Wu, C. L. 2018—“Politics of Memoryscapes: War Commemoration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in Taiwan”, The European Research Center on Contemporary Taiwan: 2018 Sixth Young Scholars Workshop Annule Conference,. University Tübingen, 2-8 July
- Wu, C. L. 2017—“Politics of Martyrdom: Critiques on the Political Mourning in Taiwan’s Democratic Transition”,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2017 Annule Conference, Toronto, March.
- 吳哲良,2016—〈口述史作為一種記憶景貌〉,「本土經驗與國際口述歷史的多元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山大學,廣州,12月。
- Wu, C. L. 2016—The State of Martyrdom as a “State of Exception”: The Interweaving of Theological Politics and Political Theology. Conference for Young Scholars’ Forum: Critical Theories and Local Societies — How do philosophy, theories and concepts travel?,交通大學,新竹,6月。
- 吳哲良,2015—〈民主的悼念政治:寬恕的負在場與轉型正義的封閉迴圈〉,「政治主體‧主體政治:第二屆兩岸社會批判理論論壇」,交通大學,新竹,11月。
- 吳哲良,2014—〈雲彼端的暮光:雲端科技與老人社區照護〉,「2014 BioICT智庫」年度成果發表會議,交通大學,新竹,11月。
- 吳哲良,2014—〈科技的政治與倫理反思:借鑑MIT的「科學、技術與社會」學程〉,《2014第4屆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實踐研討會》,台灣大學,台北,11月。
- 吳哲良,2012—〈效印–攝理:「報-刊」的內映與外表〉,《「暴力與報刊現代性」工作坊》,世新大學,台北,12月。
- 吳哲良,2011—〈《蝸居》的慾望空間化與中國的治理技藝),《嘿山寨‧慮消費:生態、科技與文化政治:2011年文化研究會議》,真理大學,淡水,1月。
- 吳哲良,2010—〈多重曝光的幽靈——從蔡瑞月舞蹈節論台灣(後國族)2的魂祟政治),《現代到當代思想地層的牽動:2010兩岸研究生上海交流會議》,上海大學,上海,1月。
- 吳哲良,2009—〈多重曝光的幽靈——從蔡瑞月舞蹈節論藝術裡的魂祟政治),《社會理論中的藝術:第六次台灣社會理論研討會》,東海大學,台中,10月。
- Wu, C. L.2008—Squatting the “In-between”: Squatter Settlements as a Metaphor for Urban Underclass, Cultural Typhoon in Sendai, Japan, 28 June, 2008.
- 吳哲良,2008—〈藝術的歷史姿態與難以名狀〉(楊建章、吳哲良聯合發表),《藝術與救贖:第二屆蔡瑞月舞蹈節文化論壇》,蔡瑞月文化基金會,台北,3月。
- Wu, C. L. 2007—(Wrong)2 and Play: Rethinking Justice and Forgiveness , Curture & Politics: Summer Research Institute in Chilhac, France, 2-8 September, 2007.
- 吳哲良,2006—〈Adorno as Odysseus:阿多諾美學論的解神話與再神話〉,《非常態論戰:2006年兩岸三地人文社會學博士生研討會》,東海大學,台中,6月。
- 吳哲良,2006—〈扮裝西施(Cos-Beauty):從演作勞動到扮裝政略〉,《眾身眾生:2005年文化研究會議》,中央大學,桃園,1月。
- Wu, C. L. 2005—“The Partisan’s Bare Life” in Sixth Essex Graduate Conference in Political Theory: Difference, Borders, Others,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University of Essex, Colchester, UK, 13–14 May, 2005.
- 吳哲良,2004—〈嚼爛美學:檳榔消費(消耗)的文化象徵分析〉,《疆界/將屆:全國文化研究學生研討會》,交通大學,新竹,12月。
- 吳哲良,2003—〈蹲佔聚落—實體空間與社會空間的邊緣地帶〉,《社會學年會暨「邁向新世紀的公平社會──社群、風險與不平等」研討會》,政治大學,台北,11月。
【翻譯】
- James Hartley,2000,《學習與研究》,吳哲良譯,台北:五南。
- Wu, C. L. 2017—“Virtual Comic Relay: the Prospect and Limitations of Comics Regarded as Cultural Heritage”, 5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Singapore, 27-28 November, 2017. (collected in th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開設課程
- 空間的社會與文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