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偉

職稱:兼任助理教授
台灣大學建築及城鄉研究所碩士
bwc328@gmail.com
開設課程:音樂創作與台灣社會運動

學經歷

  •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學系
  •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
  • 輔仁大學心理系博士候選人

歷任職稱

【學術經歷】

  •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兼任助理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兼任講師
  • 輔仁大學心理系 兼任講師

【服務經歷】

  • 2001-2003台北市外勞文化中心主任
  • 1996-2010 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團長

【榮譽】

  • 第七屆台北文化獎
  • 2009 台灣原創流行歌曲大獎首獎

專長領域

  • 民眾音樂與社會運動,社會運動,民眾音樂創作
  • 身心平衡,身心關係、中國古代樂舞文化

論文著作 / 通識相關活動紀錄

【期刊論文】

  • 陳柏偉 (2011)。 污名:政治性的凝視與同情 Stigma: A Stigmatization through Gazing and Sympathizing Politically。文化研究, 13(論壇:打造一個夠落後的烏托邦:海澀愛的污名連線政治與罔兩問景Backward Enough Utopia : Heather Love’s Stigma as Coalitional Politics),頁 296-306。
  • 陳柏偉 (2013)。 初讀陳映真[與談]。台灣社會季刊, 93(《橙紅的早星》趙剛新書發表會),頁 265-272。
  • 陳柏偉 (2013)。 身心量覺—雅樂舞的當代身體實踐。應用心理研究, 59,頁 261-278。

【研討會論文】

  • 楊祖珺、陳柏偉、莊育麟,(2008) 。〈為什麼唱歌──海峽兩岸工人音樂組織成長與發展之比較分析〉,「2008年異文化與多元媒體學術研討會」,2008年5月16-17日,世新大學。
  • 陳柏偉, 何東洪.(2012)。通俗音樂作為社會運動:一個開展與反思。「2012年文研究年會 : 蕪土吾民 」發表之論文, 台北。
  • 陳柏偉(2012, 2012/10/6-7)。 投身涉入—社會運動音樂的現場感與身體性。 於「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12年會:「區域研究@臺灣人類學」 」發表之論文,載於 Book 投身涉入—社會運動音樂的現場感與身體性,。 台北南港。
  • 陳柏偉(2015)。社運Pop Song是怎樣煉成的?。「2015年文化研究年會: 以誰之名」發表之論文, 淡水。
  • Chen, Bo Wei。(2012)。 The Making of a “Social Movement Singer”-Why the “Engagement” Makes Sense?。 於「THE 3RD INTER-ASIA POPULAR MUSIC STUDIES CONFERENCE IN TAIPEI 」發表之論文。 Taipei。

【專書論文】

  • 陳柏偉(2012)。 污名:政治性的凝視與同情。載於劉人鵬、鄭聖勳、宋玉雯、蔡孟哲(主編), 酷兒‧情感‧政治–海澀愛文選。(頁 277-289)。 台北: 蜃樓。

【專書文章】

  • 陳柏偉(2015)。 邊緣翻騰: 黑手那卡西的社運音樂實踐。載於羅悅全(主編), 造音翻土: 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頁 130-137)。 台北: 遠足文化。

開設課程

  • 音樂創作與台灣社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