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興儀

職稱:助理教授
合聘單位:住宿書院
聯絡方式:03-5162559
jsy66621@gmail.com
領域:教育哲學、心理分析理論、教育倫理學、生命教育、教學藝術與方法

學經歷

  • 1999.9~2005.7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哲學組)
  • 1995.9~1997.7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
  • 1986.9~1990.7 屏東師專普通科(輔導組)

歷任職稱

  •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清華學院約聘專任助理教授
  •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諮商心理系專任助理教授
  • 政大教師研習中心兼任講師
  • 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專案計畫兼任助理
  • 台北市辛亥國小教師兼組長
  • 台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專案研究專任助理
  • 台北縣樹林鎮大同國小啟智班教師
  • 台北縣新店市安坑國小教師
  • 台北縣永和市永平國小教師

專長領域

【專長領域】

  • 研究主題:Slavoj Zizek的主體性理論,及其心理分析倫理學對當代社會文化現象的分析
  • 理論部分:教育哲學、心理分析理論、教育倫理學、後現代思潮
  • 應用與方法部分:生命教育、教學藝術與方法、課程設計、質性研究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

  • 蔣興儀 (2014/08~2015/07)。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創傷的普遍理論:對「後創傷主體」的評價與再定位〉。計畫編號MOST 103-2410-H-007 -032
  • 蔣興儀 (2013/08~2014/07)。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紀傑克閱讀米蒂亞及其性別教育的倫理意涵〉。計畫編號NSC 102-2410-H-007-057
  • 蔣興儀 (2009/08~2010/01)。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拉岡對悲劇倫理面向之分析及其在教育上的啟發〉。計畫編號NSC 98-2410-H-464-002。
  • 蔣興儀 (2008/08~2009/07)。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主體之分裂:心理分析倫理學與教育倫理學〉。計畫編號NSC97-2410-H-464-002。
  • 蔣興儀 (2007/08~2008/07)。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拉岡(Jacques Lacan)與教育倫理學〉。計畫編號NSC96-2413-H-464-002。

論文著作

(A)論文著作

(B)研討會發表

  • 蔣興儀 (2010/11)。〈從「惡的平庸性」到「惡魔之惡」:紀傑克對惡的問題的反省〉。發表於「當代社會文化理論的饗宴」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主辦。
  • 蔣興儀 (2009/05)。〈被驅逐的他人與不存在的它者:光輝的安蒂岡妮形象〉。發表於「當代教育學理論建構工作坊:創造、差異與德勒」,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系主辦。
  • 蔣興儀 (2009/02)。〈拉岡對悲劇倫理面向之分析及其在教育上的啟發〉。發表於「2009年數位內容產業暨公共事務發展研討會」,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主辦。
  • 蔣興儀 (2007/11)。〈主體之分裂:當代心理分析與教育倫理學〉。發表於「漂流、陶養、教育:2007另類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與台灣另類教育學會主辦。

(C)其他學術文章

  • 蔣興儀 (2006)。〈在「他人之主體性」之中的「主體之它者性」〉,應用心理研究,32期,頁29-33。(行政院金鼎獎之人文及社會類優良期刊)
  • 馮朝霖、蔣興儀 (2006)。〈關於反思性和主體性吊詭的一些聯想〉,應用心理研究,31期,頁133-137。(行政院金鼎獎之人文及社會類優良期刊)
  • 蔣興儀 (2006)。〈從女性專屬車廂來看:規約如何違反其自身〉,張老師月刊,345期,頁130-133。
  • 蔣興儀 (2001)。〈教化與開採〉,教育研究月刊,85期,頁76-81。台北:元照出版社。
  • 蔣興儀、燕珍宜 (2001)。〈人權發展的張力與意涵〉,學生輔導雙月刊,73期,頁72-81。教育部學生輔導雙月刊雜誌社。
  • 蔣興儀 (2000)。〈教化遊戲〉,教育研究月刊,79期,頁43-48。台北:元照出版社。
  • 蔣興儀 (2000)。〈停滯的新陳代謝?重新思考小孩的生命隱喻〉,教育研究月刊,80期,頁35-41。台北:元照出版社。
  • 蔣興儀 (2000)。〈人如何成其所是:對人本教育的另類解讀〉,教育研究月刊,73期,頁53-65。台北:元照出版社。
  • 蔣興儀 (1999)。〈教室文化中的代幣制現象〉,教育研究雙月刊,61期,頁38-61。國立政治大學。
  • 蔣興儀 (1998)。〈老師開講〉,張老師月刊,243期,頁62-67。
  • 蔣興儀 (1998)。〈老師學個乖?〉,張老師月刊,241期,頁118-121。
  • 蔣興儀 (1998)。〈我的學生老師〉,心靈改革從我做起:全國徵文比賽得獎專輯,頁9-10。教育部、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中心。
  • 蔣興儀 (1997)。〈壞是一個錯字〉,張老師月刊,239期,頁32-35。
  • 蔣興儀 (1996)。〈良質聘任設計摘要〉,良質教育研討暨交流活動手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 蔣興儀 (1996)。〈教師會與公共領域的實踐〉,振鐸會訊,115期,頁13-16。
  • 蔣興儀 (1996)。〈讀書會導讀:批判理論與教育〉,振鐸會訊,116期,頁22。

(D)翻譯

  • 蔣興儀、簡瑞容譯,Reardon, Betty A.著 (2002)。人權教育:權利與責任的學習。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蔣興儀、吳雅婷、涂麗娟譯,John Slater著 (2001)。歷史教學中的權力競逐:一門悖離人性的人文學科?東吳歷史學報,第7卷, 頁173-197。

開設課程

  •  群眾的心理分析
  • 創傷與社會
  • 生命教育:死亡與生命
  • 生涯探索
  • 志工實踐與價值反思
  • 生命教育:困境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