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核心通識課程六向度課程分類與當前變革

  核心通識課程之推出,希望藉以發揚清華校訓與賦予傳統優良學風的新時代意涵,詮釋與凝聚本校教育之核心價值。清華核心通識課程的特色如下:

    •  課程經過精心規劃,率皆為當代學術入門之要,且為跨領域知識
    •  為求引導學生深入相關知識,從核心課程出發,將通識選修課程以「課群」的概念重新規劃,俾聯繫核心通識與通識選修課程成為有系統的知識體系。
    • 此規劃概念乃因地制宜,因國內大學學分數眾多,難以單科深入相關知識,故以「課群」方式因應增加其深度與廣度

  本校核心通識課程之規劃,除符合通識教育宗旨以設計課程名稱,同時依據三項原則設計核心課程內容:

    • 各類學術入門的基礎知識及研究思維取向,因此所有核心課程的底蘊,幾乎涵括了所有重要的基礎學科骨架,並且確立「每門課程有三分之二的內容是必須相同,另外三分之一則可以按照教師專長以議題形式自由發揮」的原則。
    • 必須是跨學術領域的設計,這讓每位教師必須走出自己的專長與其他教師的專長相互借鑑。當時設計向度課程時,即要求每個向度之間必須可以對話。透過跨領域設計,不同向度的不同課程常會有當代共同主題的關注
    • 必須以議題為導向。首要目的即於改正過去概論性的課程內容之弊,這些主要弊病如:主題太偏專業、觀念抽象與現實生活世界抽離等。而好的議題足以導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教師更深入理解其專業與教育的意義

  現階段核心通識課程共包含六向度,至少修畢四門核心通識課程,並須包含三個核心向度。目前六向度所開設的課程如下:

核心向度名稱課程名稱
向度一:思維方式當代科學文明批判思考價值與實踐知識與實在數理思維、統計思維與分析、先秦儒學、東方思想經典(約10門)、西方思想經典(約3門)
向度二:生命之探索當代生命科學生態體系與全球變遷心理學與現代生活、群眾的心理分析、當代認知神經科學:腦與心智
向度三:藝術與文學認識藝術系列(約3門)視覺文化藝術與社會、文化與創意系列(約2門)、藝術經典系列(約4門)、文學經典系列(約12門)
向度四:社會與文化脈動公民社會與法治社會文化分析文化與經濟經濟學原理經濟學、經濟思辨、媒體探索與反思、全球政治經濟學、當代法哲學經典導讀、社會學經典名著
向度五:科學、技術與社會前近代科學史科學革命、科技與社會、資訊的邏輯思考
向度六:歷史分析歷史思維系列(約5門)歷史與世界系列(約4門)、歷史現場系列(約2門)、歷史文化經典系列(約10門)、歷史文獻選讀

  2016年9月入學之新生適用於更為整合之通識課程架構,其主要架構如下。重要變革為:文化經典向度擴展為各向度核心、發展各向度實作課程,以及積極整合核心課程與選修課群。…read more

(二) 94學年度試行

  93學年度之前,清華大學所施行之廣義共同課程學分數計有 30 ,包括外文 8 學分、文化經典 4 學分、歷史思維2 學分,其餘為通識 16 學分〈其中包括民主與法治2學分〉,分別由外語系、中語系、歷史所以及通識教育中心負責規劃與課程開設。

  2004年初,清華通識教育在教育部七所研究型大學的評鑑中名列前茅,當時評鑑委員對清華核心通識之構思印象深刻,一致指陳清華通識教育若能推展此一核心通識課程,將為台灣大專學院通識教育立下極佳典範。通識中心之核心通識課程設計構想,首提出於教育部提升大學基礎教育「邁向全方位的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系統」計畫中(2001至2005年),計畫研討歷經四載。先期為計畫形式研討,後數度稍易其內涵,2005年3月初始定其稿,並於94學年度起試行。程序上,此案先經2005年3月通識中心會議通過,茲後提出於共同教育委員會、校課程委員會及教務會議討論通過落實。…read more

(三) 95學年度起正式實施

  原先94學年度所規劃的核心通識課程僅及於通識教育中心所負責的16學分,其他之文化經典與歷史思維課程尚未加入。在試行階段中,一方面於94學年度上下學期進行兩次學生意見調查〈上學期,分別為21門核心課程,共計845位學生修課,採取自由填答的方式,抽樣調查14門核心課程,共回收302份問卷;下學期開設有 20門核心課程,共計752位學生修課。抽樣調查13門核心課程,共419份問卷。調查結果,兩次分別有六成二及六成八以上學生持肯定支持意見〉。另一方面,經校內相關單位持續溝通與討論,決定在95學年度核心通識課程上經整合校內相關必修課程進行另一階段變革,這些變革包括 …read more

(四) 持續改進與發展目標

  配合核心之進階課群規劃,完善通識課程地圖、在選修課程中增進多元能力培養、教學助理培訓與教學品質提升,以及協助『清華學院』理想之落實。

  長期而言,未來在通識選修課程部分,中心希望能做出有系統的規劃、開設以及課程地圖導覽,俾學生有所依循,且兼任師資聘任亦將依照中心之目標發展需要而為。因此核心通識課程規劃的長遠意義不僅止於核心通識課程而已,其提綱挈領,進一步引導通識選修部份的轉化與系統化,並以三年為期進行研討規劃與落實。若此轉化過程中,足以使其與其他校內跨院系課程連動改革,逐步朝向『大學之道』邁進,完善大學部教育改革之理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