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之根本理念為「通古今之變,識天人之際」,期望以通識課程為平台促使學生接觸多元知識領域,培養跨領域視野與涵養,以因應目前日趨複雜的社會與知識跨界發展需求。期望為社會乃至世界培育各領域之人才。
在此理念下,結合清華大學之在地脈絡,本中心於2005啟動核心向度課程架構,並訂定核心向度七選五之制度,希望讓同學在通識課程之學習過程,能夠接觸多元知識領域,以期獲得不同知識面向之啟發,甚至開啟跨領域發展之機會。此制度實施以來,無論是在課堂跨領域交流、同學的多面向思考,甚至是轉換未來規劃上都取得出現一定成效。而此制度也在國內各校間引發改革風潮,成為當前通識之主要規劃架構。
經過十年之實施,本中心在進行課程盤點與討論過程時,於多次會議中,開始形成關於原先第六向度「文化經典」之課程應可發揮更大效果,並與其他向度結合,拓展各向度之文化經典教育理念,援此經過人社院系所主管交流核心通識課程規劃、103年度共教會與人社院通識課程規劃討論會、通識「文化經典」課程討論會、103 學年度第 3 次通識中心課程委員會、103 學年度第五次通識中心會議、103 學年度第二次校通識教育會議,以及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課程委員會之充分討論後,本校之通識教育課程架構將朝六向度方向轉型,如下:
105學年度起主要有以下改變:
一、由原先之七向度改為六向度:原先之文化經典類規劃將擴散至各向度,成為核心經典課程。原先第六向度之文學與思想類經典課程,將分別進入第一與第三向度。而第六向度相關之中文文學類核心課程,將重新規劃,大部份成為第三向度核心課程。
二、本中心亦已成立文化經典課程推動委員會,開始討論文化經典課程之標準、規劃與審查事宜。
三、本六向度架構將進一步發展,整合選修課程。過去選修課程之架構為三門九類之分類,在課程地圖與銜接上與核心通識架構較不緊密。未來將朝向以向度規劃之課群方向,盤整選修課程,以期讓同學之學習規劃更有整體方向。
四、此外,為因應跨領域教育之理想,本中心亦將現有之課程進一步整理,未來將更積極規劃、發展實作類課程,希望提供同學有更多面對現實問題與挑戰之學習機會。另外,本中心也開始規劃「自主學習」試辦方案,希望能進一步拓展同學自主規劃與學習之機會與能力。
五、其餘與住宿學習、各專業系所課程,乃至全校其他共同課程方面,未來亦希望能依照此架構逐步合作,以發展更為完善之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