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度六:歷史分析
  歷史是一門藉由探索過去,來嘗試瞭解現在並展望未來的學問。身在當下的我們,經由蒐羅前人留下的文字、圖像、器物等各種史料,懷著同情的理解的態度加以分析,在認識過去的同時,企圖針對我們所處的現在提出解釋。為了使大學生具備上述基本能力,本向度設計四門核心課程:「史學導論」說明歷史作為一門學科的出現和發展過程、其理想目標與可能限制、相關的理論與方法。「歷史思維」引領學生由縱向的時間軸,思考人類社會與文明中的變與不變。「歷史與現代世界」藉由探索近世文明的發展,討論現今社會的形成,並作為走向未來的參考。「歷史文獻選讀」透過精讀經典歷史文本,學習解讀與詮釋文獻的方法,以及理解史家的關懷與立場。歷史分析的選修課群分類為「地域」、「時代」及「專題」。

  「歷史」並不光只是那些過去的事,它所關心的,其實還包括現在與未來,可說是和我們自己最為切身,但往往又最感陌生的事。所以,「歷史」就其本質而言,可說就是一種自我認識的途徑,也是一種自我實踐的過程。要會讀這樣的歷史,我們就要會感受,會思考。會讀歷史的人,可以從歷史裡得到人性的關懷,心靈的滋養,精神的感召和理性的鍛鍊。這乃歷史思考的起點,也是最終的目標。

  本課程將按學術理論所提示的原則,從以下兩個角度來介紹歷史的學習與思考。第一是關於歷史之每一個人生命的基本意義,根據敘事理論和歷史詮釋學,挑選若干自傳、散文、遊記,介紹作者如何在其個人經驗和時代遭遇中,藉由思考歷史、擁抱歷史,走出其自我理解和實踐的道路。歷史與個人這種潛在的互動和啟發,是每一個人學習和思考歷史的基礎。;第二是關於歷史問題的分析及解釋:根據史學研究法和方法論,我們挑選某些富有討論性的歷史題材和人物,藉由歷史學者的分析和指引,初步學習分析與解釋歷史問題的基本原則,以及歷史思考所需的眼光和能力。

  本課程以國高中西洋史為基礎,加以延伸擴展。並透過專題討論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於歷史發展背後指導的理念與運作力量的認識,從而培養對今日世局的理解,並啟發其國際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