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度二:生命之探索 |
本向度之核心課程設計有「生態體系與全球變遷」、「當代生命科學」以及「心理學與現代生活」共三門課,分別從生態體系、生命科學與心理學三個層次,探索生命之現象與意義。其中,生態體系層次從宏觀的角度,視地球為一生命有機體,結合永續發展的脈絡,探索環境、社會與經濟的互動。生命科學層次則提供生物學與生命科學之知識,進而探討動物權、自然權利等生命倫理之議題。心理學層次則試圖反思人類之心靈、心智與行為現象,從而提供每個人在生活中自助與助人之導引。本向度還從知識學習與生活實踐面向進行規畫,設計多門選修課與跨向度之課程,冀能幫助學生建構多層面的知識網路,並將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 |
本課程由生命科學系教授負責,以《科學人》雜誌為教材,探討當代生命科學之重要議題,從理論的生物學、基因學、基礎醫藥,到前瞻生醫科技,如:臍帶血與幹細胞、癌症與抗老化、生質能源等,並邀集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所、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組、長庚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等傑出學者,以及清大生命科學相關所系之教授,協助導讀教材,帶領學生一窺當代生命科學進展所造就的嶄新時代。本課程分門規劃為適合人文社會領域學生的基礎課程,以邀請相關學者於課堂演講為主要授課方式;而為生科系學生設計的專業二類進階課程,則以專題討論研究為課程主軸,如此因材施教,使本課程更趨完備。
「生態中心主義」視地球為一生命有機體,結合永續發展的脈絡,探索環境、社會經濟面向的互動。永續發展即為:以環境/生態為主軸的社會/文化與經濟/科技發展。由於通識課程有別於專業課程的「垂直取向」,其「平行取向」重廣度與科際整合與對話,因此將會展開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對話,也將讓本課程與同學的專業作對話。課程內容包括:
1.影像通識:明天過後、夢與國內外記錄片,了解「蝴蝶效應」與「青蛙效應」。
2.經典通識:相關名著的引介與閱讀,如寂靜的春天,以介紹主要的生態學概念。
3.田野通識:選擇相關空間、議題、活動,現場觀察、調查或參與,以體會「抓地力」。
4.論壇通識:邀請三位演講者,配合本課程脈絡,與老師、 同學討論對話。
心理學是人類試圖反思認識自己的學科之一。人的心理與行為具有生物生理的面相,同時也受到社會文化環境所影響。生命個體之中糾纏著認知與情緒,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心理學探討的正是這些心理的機制與前因後果。本課程將介紹當代心理學的知識體系與分枝,探討人類心靈、心智與行為現象,從而提供每個人對日常生活中各生命展演之理解與導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