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度一:思維方式 |
人類對於宇宙與人生中種種重要問題,有不同的探究、論述與思維的方式,例如神話、歷史、科學、文學等等。一般而言,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比較基礎性的反省,以及深刻的思想批判者,往往被視為屬於哲理思維的進路。思維向度的宗旨,就是要讓學生認識此中一些核心的議題與概念,以及相關的思維方式或結構,並且藉此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對於根源問題的敏感度。目前本向度設計有五門課:「當代科學文明」、「批判思考」、「價值與實踐」、「知識與實在」、「數理思維」。 「當代科學文明」從哲學和相關的人文科學角度,省思科學典範發展之文明意義;「批判思考」乃在教導學生掌握確當思考的形式,訓練學生思考邏輯,克服思考慣性之迷障;「價值與實踐」與「知識與實在」分別就倫理與政治,以及認知與存在這些基本領域,引介重要理論體系和基本觀念;「數理思維」則透過生活相關的科學議題之講習,讓同學認識數學、物理等科學的思考方式,理解嚴謹數理科學思考的特質。 |
本課程在設計時,所根據的一個核心想法是:想知道自然科學是什麼,除了知道它有哪些內容之外,也應該對它從何而來以及如何而來有所認識;尤其是對於當代科學文明之得以建立的思想支柱有所認知。準此,本課程固然也會涉及一般所謂自然科學的部份內容—像是化學、天文學、力學、電磁學、生物學等等,但是它主要並不在於介紹自然科學所包括的各個學科,而是在於探討當代科學文明究竟如何形成,以及當代科學背後的思想根源為何。本課程的目標在於啟發、引導修課同學,使他們意識到塑造當代科學文明的重要概念與思想,從而不只是對於自然科學有所認識,也對於自己所置身的科學文明處境有所理解。
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每次都是以一個對於當代科學文明之塑造起著重大影響的科學家或是科學學派的思想為主。在介紹科學思想的同時,我們設法以一個哲學問題作為指引,以突顯該思想中所蘊含的哲學意義。
一般而言,邏輯可說是從形式的觀點來研究正確的論證與推理的學問。至於批判思考中的「批判」一詞,不僅是指一般意義的「批評」,更可包含「釐清」、「定位」的意思;在廣義的批判思考當中,我們不必只是對某一言說提出批評,也可以是試圖去釐清一言說或論述的各種可能的意義、檢視它所依賴的理據(justification)、揭露其背後的預設(presupposition)、導引出相關的義蘊(implication),並試圖掌握此中所處的脈絡(context),以期對這論述有比較周全的理解,以及避免一些在推理上常見的的謬誤。
不管有沒有學過邏輯或批判思考,一般人在生活中即經常作各種的推理活動;但學習邏輯與批判思考,至少可以讓我們對推理活動有進一步的自覺與反省,可以更精確地掌握推論的步驟,避免各種的謬誤,從而作出正確的推理,並且可以增強我們對各種言說或論述之理解。
每個人都追求幸福,但幸福是什麼? 什麼是我們的善、惡和正確、錯誤等觀念的最終根源? 使一個良善、合理的生活成為可能的條件是什麼? 我應該做什麼和為什麼我應該實踐義務? 為什麼我應該遵守法律與社會規範? 人是否具有道德實踐的能力? 規範性的基礎何在? 有普遍、客觀的道德法則嗎? 如果有的話,應該具有怎樣的形式與內容? 道德原則和個人的自我利益之間有什麼關係? 一個合理、正義的社會可能嗎? 如何建立這種理想的世界?
個人與國家的關係是什麼? 對國家的義務之基礎何在? 國家機構僅僅只是方便措施、只是個人確保達成他想要的生活之有效的辦法? 或者國家有某些更高的道德地位賦予它擁有我們對之忠誠的權力? 到底國家是什麼 – 某種擁有自身權利的存在實體或者只是我們談論我們和我們同儕之間的關係之方便稱呼而已? 國家或眾人組成之團體凌駕個人之權力的恰當界限在那裡?
本課程旨在從探討人的本性出發討論一些有關倫理與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問題。 藉由介紹當代西方倫理學與政治哲學中幾個重要的相對立場,以期從實踐的角度反思人與世界的關係。
一般而言,邏輯可說是從形式的觀點來研究正確的論證與推理的學問。至於批判思考中的「批判」一詞,不僅是指一般意義的「批評」,更可包含「釐清」、「定位」的意思;在廣義的批判思考當中,我們不必只是對某一言說提出批評,也可以是試圖去釐清一言說或論述的各種可能的意義、檢視它所依賴的理據(justification)、揭露其背後的預設(presupposition)、導引出相關的義蘊(implication),並試圖掌握此中所處的脈絡(context),以期對這論述有比較周全的理解,以及避免一些在推理上常見的的謬誤。
不管有沒有學過邏輯或批判思考,一般人在生活中即經常作各種的推理活動;但學習邏輯與批判思考,至少可以讓我們對推理活動有進一步的自覺與反省,可以更精確地掌握推論的步驟,避免各種的謬誤,從而作出正確的推理,並且可以增強我們對各種言說或論述之理解。
本課程主要對象是非理工背景的學生,歡迎人社與科管院的學生選修。課程將由多位理學院教師分別給予關於自然科學與數理思維的系列演講,由數學開始,循序進入物理,化學等領域。
我們將藉由一些簡單的例子,學習數學家的思考方式,並探討數學的本質,說明嚴謹數學思考的重要性;而數學除了是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數學中的美包括符號美、抽象美、統一美、和諧美、對稱美、形式美、奇異美、有限美、神秘美、常數美等,猶如不懂得五線譜亦能欣賞音樂,人們即使不具有數學天份或深奧的技能也可以欣賞到數學之美。我們亦會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從不同類型物理學家的故事中,藉以瞭解物理學家的思考方式;我們也會簡介一些物理中最核心的概念,與目前最新的進展。並對於物理科學在人類對真理追求中的角色與地位進行反省。
最後我們將進行文本探討,並配合各種化學練習,目的在協助學生提升化學思考能力,使學生瞭解如何用思考來輔助學習化學,同時學習各項核心思考技巧,希望能將學生培育成思考型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