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公民,每一個人都應具備認識自我、處理人我關係、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連性和建立與世界連結的知識與能力,以適應當代社會環境並掌握時代發展的脈動。本向度課程旨在引導學生由近而遠、由小而大地逐層了解自身、人際關係、社會群體關係、和與國家及世界的關係,清楚認知多層次和多角色的公民身份與特質,以及對多元社會、文化及世界的認識與理解。本向度課程期使學生能了解並思考作為公民的意義與責任,學習溝通表達、觀察分析和批判反思有關公共事務和當代社會與世界的諸種制度、現象、價值與文化的能力,不僅培養學生具備現代化公民素養,亦可拓展和提昇自我的視野與見地,成為社會的領導人才。本向度課程涵蓋心理、社會、性別、政治、經濟、法律、教育、傳播等領域議題,課程設計上是理論與實務並重,單一和跨學門課程架構並行,著重於議題和案例式教學,強調溝通討論與思辯過程。

  此一課程分兩個面向,一強調民主政治社會,一為偏重法治觀念與實踐。

  前者由台灣民主化的政治社會過程脈絡出發,討論各國公民涵意、國家與社會關係、政治共同體、公民權 與公民資格citizenship、國家權利與憲政體制、全球化公民意識與管理等課題。

  後者則將法律整體依據日常生活、職業工作與國際事務來劃分,分別為學生說明在從事這些活動時,對其他個人、經濟組織、國家或者國際組織間的關係,以及應注意的處理原則。其中涉及到憲法、民法、經濟法、智財法、行政法以及國際法等議題,但採取以「議題」來規劃的課程,將比以法律領域來區分,更能夠使初學者感到切身實用性。

  這門課擬運用社會與文化之相關理論與方法,導引學生深入分析重要而錯綜複雜的社會文化現象或議題(包括社會制度、文化現象、及個人與社會文化之互動等),,並發展多元文化之價值與理解。理論取徑上較偏向社會學、 人類學,、性別研究、 文化研究等方向,並強調理論與經驗資料之整合能力。

  心理學是人類試圖反思認識自己的學科之一。人的心理與行為具有生物生理的面相,同時也受到社會文化環境所影響。生命個體之中糾纏著認知與情緒,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心理學探討的正是這些心理的機制與前因後果。本課程將介紹當代心理學的知識體系與分枝,探討人類心靈、心智與行為現象,從而提供每個人對日常生活中各生命展演之理解與導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