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飛躍,世界成為影音當道的年代,成名的時間不需要15分鐘,只要15 秒便可達成,那在人人都有能力拍片的新趨勢裡,什麼樣的影片才能快速抓住大眾的眼球?
虛擬實境正是現下最夯的影音技術。
所謂的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是透過環繞式穿戴裝置,並利用電腦類比所營造出的三維虛擬世界,正因為能創造出無死角的空間,比3D技術更具真實感。2018年高雄電影節特別推出VR單元,以「雄影國際短片競賽VR單元」、「VR國際大觀」和「高雄VR FILM LAB」挑戰創作者敘事技巧和觀眾的眼睛。
正如同一般電影故事與形式的多元,此次雄影播映的VR短片,亦十分的多樣化。有用舞蹈探索記憶的《留給未來的殘影》、以AI機器人為主角的《囍宴機器人》、節奏緊張的恐怖片《B級訃聞》和紀錄片形式的《天啊,海底有鯊魚!》……等,足見世界各國對於VR的想像和創意。好的故事固然是電影最重要的靈魂,然而透過VR呈現,什麼題材比較恰當、如何處理更為適合,又是一項新考驗。因為裝置內眼睛所及,都可以是故事發生的角度,除了觀影者要學習尋找自己想看見的面向,導演也要用適當的畫面暗示,讓觀眾聚焦在劇情發生的主要角度,太滿的畫面或者讓人摸不清該看哪的情況,都有可能會造成觀影上的不適。而這點,若操縱得好,恰好也是VR極具威力的優點,法國短片《媽咪,床底有怪物!》就是運用無法預測的畫面和聲音,營造出恐怖的床底氛圍,是恐怖片可以運用的新手法。
除此之外,適當的分鏡與畫面視角,也是導演必須考量的一點,過於雜碎的分鏡,反而破壞了VR全視角的優勢。電影《紅衣小女孩》導演程偉豪執導的短片《恐怖廟宇》,巧妙運用了VR全視角呈現出廢棄廟宇的陰森,也讓觀眾化身小女孩的視角,觀看過去父母吵架的經歷,既結合了新技術,也營造出劇情需要的無助感覺。
這次VR在雄影的播映場地,採半開放式,還未入場的觀眾亦可細究其他人是怎麼看VR影片,藉此得知自己在看影片的時候,戴上裝置,四處觀望,偶爾伸出手想觸摸,有多麼的「逗趣」。特別幸運在開展當天,遇見了《留給未來的殘影》導演陳芯宜與主演周書毅,很安靜的在一旁看著觀眾怎麼「反應」自己的作品,一切的回饋都很真實的呈現在作者面前,他們好奇於什麼畫面讓觀眾如此驚心或者伸出手想抓取,那剎那間的空氣流動於創作者和觀影者之間,非常的微妙。
當VR成為一種新媒介,快速發展於影視界,創作者不能再依循著過去拍片的思維,否則拍出來的作品,常會引起「需要用到VR的技術嗎」的問號,於此同時,觀影者也需要逐漸習慣VR帶給人們沉浸式的感覺,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看片節奏,既不會漏掉劇情,也不會引起不適。無論如何,當VR闖入現代世界,都是一個好機會讓大家思考「電影」能有什麼突破的新形式,不管是觀眾,創作者亦然。
張亘佑同學
清華大學原科院學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