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哲學恐怕是最被濫用也最被誤解的概念。坊間裡充斥著許多「XX哲學」之類的炫人話術與自我標榜,但究竟什麼是哲學,一般大眾卻是一知半解。如果考察其原意,philosophy就是「愛智慧」,是一個以追求真理自我期許的學門。如果不要過度托大,哲學教育的理想,應當就是培養人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如同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兩百多年前呼籲的一樣,只有「勇於求知」,人類才能走出智識的蒙昧狀態,而這樣的努力是一代接一代的,不是一蹴可幾的。在這樣的想像下,我們一群關心台灣教育的朋友們,在2013年11月21日,當年的世界哲學日(每年11月第三個週四),成立了「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英文名稱縮寫就是PHEDO。
PHEDO是一個非營利的學會組織,所有的成員都是義務性質,我們的成立宗旨,就是向高中生與一般大眾推廣哲學,以促進一個更開放、更重視溝通、更理性的公民文化。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進入了高中教學現場與其他的社會場域。首先,我們跟台北市立南港高中合作,為其「國際人文實驗班」規劃並教授兩年、每週兩小時的哲學課程,目前已經邁入了第三年。PHEDO更計畫將這套課程撰寫為正式教材,免費地提供給教育現場的高中老師。此外,為了讓哲學思想可以更深入台灣各地,我們從2015年1月開始,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合作,製播了每週的「哲學café」節目,從哲學的角度談時事、電影、文學,並引介哲學家的理論與生平。除此之外,我們每年夏天亦會舉辦南北兩地的高中哲學營隊,以及不定期的講座與讀書會,讓來自四面八方的高中生,可以相聚一起溝通交流。
在PHEDO的課程與活動中,我們特別強調討論與思辨,因為哲學的真正精神是獨立思考、不盲從權威,我們希望學生在課堂中,不只是被動的吸收者,而是思考活動的參與者,甚至是挑戰者。我們希望透過一個個的問題意識(例如:道德是什麼?心靈是什麼?生命有意義嗎?什麼是知識?),讓學生領略哲學家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並且從多元的理論工具中,形成自己的看法。PHEDO的目標並不是將每個人訓練成哲學家,也不是鼓吹高中生就讀哲學系,更不是將哲學變成制式化、形式化的必修課程,我們的目的是讓下一代能夠欣賞思考的美好,並且養成獨立判斷、主動求知的思考習慣。什麼東西能夠阻止一個城邦的墮落與崩解?不是令人畏懼的軍事力量,而是一群有清明智慧的人民。什麼是人類追求幸福生活的可靠指南針?不是腰纏萬貫的傲人財富,而是開放的世界觀、不斷學習的精神,與尊重彼此的胸襟。這就是PHEDO推動高中哲學教育的目的,我們相信,這也是教育的真正意義。
吳豐維
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PHEDO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