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夠幫清華創造什麼價值,清華能夠幫臺灣創造什麼價值,這個是很大的問題,我試試看怎麼回答,但是我並不代表學校立場。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樣,這個問題要從價值來談,那價值我剛剛有提,就是需求與不可取代性,清華大學存在於我們的社會,到底它的價值在哪裡(社會對清大的需求以及清大的不可取代性在哪裡),是在於說清華大學能夠幫臺灣弄一個進入世界百大?還是說我們能夠多培養幾個諾貝爾得主等等?這個大家都可以談,但是這個對於市井小民來講,他完全不在意是不是有這個東西。更何況有個大學號稱進到百大,然後兩年又出來了,然後又年年的後退,然後你看(對於市井小民來講)他的學校最大的成果就是,培養非常多的政治人物,把政府搞成這樣子,還讓我們非常擔憂。
那大學對於社會的貢獻到底是在什麼地方?我們要知道大學存在的價值,全世界都一樣,就是希望大學把教育做好,教育是大學的本業,最重要的責任。清華大學如果我們把它看作是一個人的話,那麼人要有人格,我們的清華先生/女士的人格到底是什麼?你有沒有把你做為一個社會期待很優秀的人,它的人格把它表現出來,讓社會對你說這是一個好人,我們絕對支持你的存在。清華大學的存在必須讓這個社會認同,我們才有價值。這個教育的責任我們有沒有做好,如果清華大學培養的人,是對這個社會有很大的貢獻,我們存在的價值就會彰顯出來。
社會對清華培養的人,是不是感受到我們有獨特的人格,這個人格存在著什麼特質?我們的畢業生,你去看媒體的報導,過去很少會把清華的畢業生列為企業最愛第一名,那你會不會擔心?我們會很擔心對不對,但是你擔心什麼呢?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在我們社會的各行各業,有被冷落的嗎?有找不到工作的嗎?清華大學的畢業生為什麼在我們全國企業的調查裡面,他可能不是企業最愛的第一名,為什麼?因為你去調查全國的企業,臺灣的企業有幾個是像蘋果那樣的公司?臺灣的企業普遍是代工的產業,代工的產業需要的是什麼,需要的就是聽命於老闆,好好的工作,不要胡思亂想,他不要求你去創新,規格給你,你就去執行把它做好,這種工程師的訓練,他要的就是這種人才,所以我們很多的大學,過去的大學教育都是在培養專業的領域,能夠聽命行事,一致性的把工作做好,那這是社會最愛的。因為我們社會的產業大多數是這個樣子,但是清華的畢業生進到這樣的企業,通常是跟老闆吵架的,因為我有很多好的idea你不讓我做,我有一些創新的想法你不讓我做。
清華大學當作一個有人格的學校來講,他的人格是很特殊的,他追求自由,追求獨立,追求創新。這是清華的校風,你們一定要體認這一點,清華大學的老師跟學生永遠是跟學校站在批判的角度,這是清華的價值所在,也是我們今天在談創新最可貴的地方,就是你不會拘泥於現狀,你想要突破,你想要有自己的good idea。所以我們的畢業生會受那些企業所愛?是創新的企業,你若去調查一流的公司,需要做研發、需要做創新的公司,他絕對會把清華的畢業生排在第一位。
我們幫社會創造的價值,是要培養能夠自由、獨立與創新的人才,臺灣是需要這樣子的人,在各行各業。那我們同學可能會講到說,為什麼老師們都會講在美國時怎麼樣怎麼樣,我也是這個樣子,我以前在大學時候的教育,跟我到美國去的時候所受的教育就是不一樣,因為臺灣是比較晚開始進到真正做高等教育的進展這個領域。現在臺灣的大學當然是不一樣了,至少清華大學已經是不一樣了。清華大學目前的校風,是一個有別於目前很多的知名大學,我們要培養的人就是一定要能夠在社會的各行各業能夠開創新的路出來的,我們希望是這樣的人才,所以你說學校強調跨領域,學校要教你一定得做什麼?沒有,這是你自己要去做的事情,你如果自己不能夠在這樣的環境,看著老師們,每天都在想新的東西,你不去學這種態度的話,你就枉費你自己進到清華大學來,清華大學不是把學生框在一個框架裡面,限制你一定做這個不能做那個,大家都做同一件事情,沒有。但是我不框架你,你卻沒有辦法在這個環境,把自已培養出能夠在專業領域變得厲害,又能夠突破現狀,又能夠跨出去跟別人做連結,你真的枉費進到清華大學裡來,就不可能成為清華大學的傑出校友了,你一定要把清華大學這個人格,學校這個人格,也就是校風,要牢牢地去抓住,你的一生就是要當作一個清華人,這是你最重要的價值。
如果清華大學能夠幫社會培養這樣的人,臺灣就可以擺脫只能永遠在幫別人代工的產業。我們希望下一代就是能夠開創出像蘋果那樣的公司,能夠培養出像Adolphe Sax這樣,一輩子就一直不斷能夠發明新的東西,我們需要這樣子的人。但你知道Adolphe Sax他是在一個機件工廠,做樂器的工廠裡面,在那邊出生在那邊長大,他的爸爸就是一個工程師。雖然他懂得音樂,但是他自己的專業領域就是做一個機械(管樂器)的工作,他對所有的設備都要專精,知道材料的特性,但是他本身一輩子就是喜歡音樂,這個就是跨領域,你如果機械不專精,你只懂音樂,你可以做樂器嗎?你不可能做樂器的呀?所以你需要專精,然後你又喜歡音樂,所以他可以跨出去,這個就是跨領域的人才。
所以清華大學在臺灣的價值是什麼?我們學校其實在臺灣今年才慶祝60歲的生日,相對的是比較短,我們校友的人數還少,但是假以時日,我們校友的整體表現,在臺灣、在全世界,我認為長久的發展絕對會超越臺灣其它學校的貢獻,因為社會頂尖的人才,他的價值是比那種庸才一大堆還要重要的。庸才一大堆,每個學校都可以培養,你就需要軍隊嘛,但是指揮官才是最重要的,能夠幫你帶到一個正確的方向。如果清華大學好好地發展,幫各行各業培養指揮官,就能夠受到這個社會的認同,那才是我們的價值所在。所以我做為一個副校長,我給自己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我不要去算你的paper數目,不要去算什麼世界大學的排名,雖然我們在現有的框架之下,有時候表面上還是得…,我不要說是應付,就是還是得照顧,但是實質上當我在跟我們所有的同仁在溝通的時候,我都會期待我們的同仁,不要忘了自己,做研究是為了教育,做研究是因為如果教授不懂得最先進的知識,能夠把自己變成有學問,在你的專業領域是最厲害的人的話,你怎麼可以培養出可以創新的學生,因為你要把最新的知識、最重要的知識教給學生。我剛剛講的呀,學生懂得這些知識以後,他才有辦法超越你呀,他才有辦法超越全世界其它人,他才有辦法創出一個新的領域來,是別人沒有做過的,所以教授一定要做研究,清華大學裡的教授不做研究是會被淘汰的,但是他的目的不是為了要累積論文數量,要去爭世界大學排名,不是,他的重要性在於教育,我們要教育我們的學生是能夠開創出全世界領先地位的各行各業的一條路出來,這是我對清華大學價值的期許。
(本文為節錄自2016/5/11「臺灣產業創新的下一步」通識座談會演講內容)
吳誠文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副校長
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