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大學生活不應當圈在校園裡,需要走進世界,與世界相連結,了解世界的真實面貌,由此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近年來清大發展了各種服務學習、國際志工、在地實踐,各種社會參與日漸蓬勃;同時間,清大校園對於創新創業的重視日增,並於近日成立了TIX institute,提出產業創新人才培育計畫,鼓勵校內教師邀請產業人士來校演講、教課、指導學生實作等等。
不過,教育與經濟之關連向來複雜,日前小英政府關於新任教育部長應重視產業連結的人選考量,曾引起教育是以人為本,或是為經濟服務的爭論。我想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明,產業連結是通往世界的門窗,它不是簡單的彌補學用落差,或是為產業服務,而是要反思產業侷限,超越產業現況,以寬廣的產業視野定位自己的生涯發展。
所以,就大學教育而言,與產業連結首先是人文的課題,其次才是經濟的課題。以載物書院近兩年發展「產業創新與生涯探索」課程為例,該課程安排八至十個產業主題,諸如遊戲產業、化妝品產業、綠能產業、文創產業、永續農業、機器人產業、高齡照護產業…等等,各組在課程中討論該項產業領域的現況與問題,並於期末提出行動方案,嘗試在校園生活中發展產業創新的能力。
例如遊戲產業,當該組同學了解台灣的遊戲公司以代理產品為主,自行研發設計遊戲的能量不足,這些年輕人便以培養自己有能力做出好遊戲為目標,而其背後隱含的教育觀是實作精神,透過實作發展興趣,培養能力,引發問題思考與價值思辨。除了個人生涯發展,這項課程同時也引導同學反思遊戲在一般人生活中的角色,遊戲產業發展對於當代生活方式的影響。也就是說,大學教育的產業連結,不只是著眼於產業發展,更要重視社會影響。
社會參與和產業連結是年輕人走進世界、與世界相連結的兩扇門窗,前者在清大校園已有豐富土壤,後者尚需結合更多教師與課程,帶動學生的思考與行動。
近日清大獲得高通創辦人Irwin Jacobs的捐款,在校內成立TIX Institute,以推動創新創業為目標,並提出產業創新人才培育計畫,鼓勵校內教師邀請產業人士來校演講、教課、指導學生實作等等。
此項產業創新人才培育計畫,首重學習社群的發展。我們希望清大校園出現各樣特定產業主題的學習社群,發展學生的主動性與方向感,讓各種課程與活動資源,能夠更針對性,更有效的協助他們,並且透過這些產業創新學習社群帶動校園裡的產業連結。
以學習社群的發展為基礎,建構合適於產業創新人才培育的課程地圖,是此項計畫的第二個重點。近日多位老師,包含工學院、電資院、通識中心、科管院與人社院,一同勾畫了五項課程區塊:「發展想法、設計思維、跨域實作、產業議題與創業發展」,邀請校內相關課程一同打造培育產業創新人才的課程地圖,並由TIX提供經費支持相關課程邀請產業人士來校帶領同學產業創新的視野與能力,誠摯邀請各位老師一同參與,申請辦法請參見如下網址。
http://ocic.nthu.edu.tw/ocic/Menu04_detail.aspx?g=32892059-6d9d-4075-8198-9687470a8d75&c=menu041
當代世界變化巨大,沒有人說的清楚未來的世界面貌。我們能為年輕人做的,是協助他們走進世界、探索自我、發展人生的主動性與方向感,和年輕人一同探尋這個世界的面貌與可能性。
李天健 老師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住宿書院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