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立德」,走進清華
在業界、NGO組織以及半體制內的教育單位遊走多年,一直沒有想過會走進體制內的高等教育,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經由甄試加入了「立德計畫」成為專責導師,才有幸進入清華這個園地。
周遭親友得知工作上的異動,紛紛前來詢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計畫?大家一聽是未來領導人才培育時,總是問:「要培養未來的總統?還是行政院長?」當這類問題紛沓而來時,開始明白何以參與「立德計畫」的同學們,對使用「領導」這個字有那麼大的反感了。
或許是因為擔心被貼上「菁英」標籤而倍感壓力,面對來自外界的質疑:參加立德都是資優生嗎?還是學業成績前三名?或是頂尖天才?如果不是,就不是立德要培養的對象嗎?作為立德的專責導師,沒有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這類長春藤名校的光環加持,能勝任嗎?不僅僅是學生,包括自身在內,都將面對外界對「菁英」的期待,以及對「未來領袖」的冀望。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立德」走的是傳統菁英式的培訓,也許就沒有此刻的結緣,到底「立德」吸引我的是什麼?
2015年清華大學清華學院住宿書院,由李天健老師撰寫「領導人才培育計畫」,以「服務、領導、創新」為計畫核心目標,協助清華大學具潛力的學生,進行「做中學」的培育計畫。藉由清華校友鄭志凱先生的引介,獲得了美國華裔企業家朱偉人先生每年上百萬台幣捐款,至計畫結束(總計5年),預計將可獲得近新台幣三千萬元的支持。朱偉人先生支助之初,即以「受助、自助、助人」六字精神勉勵入選同學。
從「服務、領導、創新」的核心目標,以及朱先生的六字精神,讓我看到他們對下一代領導人才的冀望,並非一如既往強調如何成為企業成功人士,而是先培養具有關懷與服務他人的能力為首要,再推己及人發展領導與創意。
這項領導培育計畫目前改制為三年三階段進行,分別以「學習探索組」、「團體實作組」、「新創服務組」進行招生甄選。
第一階段:「學習探索組」—
利用暑假進行上山下海生活體驗營,探索不同人群與生活,進而回歸探索內在自我,看見人我的差異,培養同理他人的能力。該組以大一大二同學、社團幹部或未來計畫擔任幹部為優選
第二階段:「團體實作組」—
擔任團體幹部,提出改善或帶領計畫,實踐與練習帶領團體,拜訪議題領袖,學習議題帶領討論、進行暑假NGO或產業實習計畫。(甄選不限系級)
第三階段:「新創服務組」—
提出新創服務計畫,聘請業師進行師徒制學習,開設國際議題專班,暑期進行跨海參訪與實習。(甄選不限系級)
有別於過往密集型的授課式培訓,而是以實際「做中學」方式,讓同學們用實踐的行動,結合理論知識與實際經驗,使學習不再只是停留在書本上,離開校園的舒適圈,走進社會關懷人群。
第一屆立德同學於去年暑假,自行籌備與執行「雲林四湖鄉漁民生活體驗營」、「頭份建築工地水電工程體驗營」、「彰化織襪廠體驗營」以及「南湖大山荒野獨處體驗營」。在漁村,同學們向路邊的婆婆媽媽們學習剝蚵,跟漁民探索「蚵」的一生,瞭解這個產業的生產過程,從村民的口中開始意識六輕石化存在的環境影響性;在建築工地從不被相信能吃苦的年輕人,變成水電師傅口中「什麼都願意學的鳥樣」,同時開始反思知識份子面對勞動底層的階級意識從何而來;從織襪廠老闆的經驗談,體驗到一個政策的改變,能一夕之間讓家族產業陷入危機。原本只是書本上的經濟、社會議題,卻活生生的展現在學生們的眼前。一趟百岳攀爬,同學們學習如何帶領團隊,角色分工,以及如何處理因黑夜行進所產生的團隊危機。
而學期中的「生涯探索課程」,開啟了同學們思索生命中不同面向的議題:多元價值觀、思考的層次、思辨能力的培養、情緒的掌握、時間管理等,未來的他們能不能成為總統級的領導者或業界領袖,我沒有答案,但確信的是,這群學生正在培養面對生命課題時,能掌握自己與同理、關懷他人的能力。
‧下一個世代需要什麼樣的領導人才?
「毛澤東」、「希特勒」曾經都是領袖級人物,卻在不同程度上,為民族或國家帶來浩劫。而年僅五歲的凱瑟琳(Katherine Commale),自製「榮譽證書」為非洲兒童募款買蚊帳,還頒了獎狀給比爾蓋茲,讓他捐了三百萬美金給「只要蚊帳」(Nothing but Nets)的組織,救了超過百萬個非洲兒童。小凱瑟琳沒有站在領袖的位階,卻發揮了引領(leading)的影響力;在台灣,一個國三學生沈芯菱,因為一元柳丁,為農民請命,迫使農委會做出回應,改變了柳農的困境,以柔軟的心,守護了台灣的農業。 小凱瑟琳與沈芯菱都不是因為身處領袖的位置才發揮了影響力,只因為一顆關懷的心,以及實踐行動,引領了人們的關注與投入,開始改變世界的某個角落。
他們的行動讓我們看到了一件事,能實質發揮「影響力」的人,才是真實的引領、真實的領導,同時也讓「改變世界」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更不受制於種族、年齡、性別、信仰與階級。
這正是以服務、領導、創新為核心目標的「立德計畫」,給我一個反思「領導」意涵的機會,「領導」不該是以成就領袖、英雄人物、或成功人士為目地而已,而是以培養能夠與人分享、同理與關懷他人的價值,運用創意思維,付出實踐行動為主;同時,還能走出島嶼,以一個國際公民的高度,與不同國家、民族、文化背景的人群,共同為地球上的生命而奮鬥。
學識有限,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最後,懇請老師們鼓勵合適的同學,踴躍報名參與立德計畫第二屆甄選活動。
詳情請參閱:
臉書粉絲專頁:(請搜尋Leadership Program)
https://www.facebook.com/NTHULeadershipProgram/?ref=aymt_homepage_panel
相關活動影片記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ydPduf3gs
周亮君 老師
國立清華大學住宿書院Leadership program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