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加簽嗎? 老師?
  自從106 學年度以來,通識中心所開的 “音樂創作”課程,一直是被學生們要求加簽的課程,對於這個現象,擔任課程講師的我自然是樂在其中,其一是這門課程能夠獲得學生們的青睞,幾年來由課程人數30人增加到60人;再者,是這門課程幫助了同學於音樂上面的抒發,讓同學們學習合宜的音樂創作方法。 “音樂創作”在通識的課程中,不僅是講師在講台上講課的課程而已,其實, “音樂創作”也應算是個半操作的課程: 學生在課堂上聆聽了創作的方法後,即被要求立即嘗試用自己的靈感,寫下屬於自己的旋律。對於一個已有初階音樂訓練的學生來說,寫出一段旋律,其實並不難。尤其,在課程的附註中已要求同學必須熟悉五線譜的閱讀,因此,同學們都有對於音高、音符有基本的辨識,對於這樣的課程,個人認為這對於同學們來說,是個像 “作文”般的課程,或說像個 “音樂文學創作” 的課程,同學們在課堂上可以欣賞、分析、及創作,課程亦要求同學參與音樂會,不限於古典音樂會或是流行音樂的演出,目的於期望同學們在欣賞時,也能呼應課程中所教的內容,達到 “學以致用”的樂趣。

不無聊的投影內容
  一般上課中常用到的投影片內容,在音樂創作課程中,它變成了音符,以及音樂記號。除了文字的敘述、譜例作為舉例的投影片,就有如統計學上的圖表般,更讓整個論述淺顯易懂。譜例不僅是符號般顯示而已,我們也運用多媒體實際聽到譜例內容,讓符號活過來。之外,課堂上也跟上潮流加入流行歌曲的欣賞,無論是華語流行歌曲,或是西洋歌曲( 西洋老歌、排行榜歌曲、各國民謠),都常是我們的教材。在課堂上觀看MV是常有的事。藉著同學們熟悉的歌曲,分析歌詞內容,學習詞藻的運用及排列,以及曲式上的分析。我們將MV 上的歌詞在投影螢幕上找出押韻的韻腳,又聽著音樂觀看各段歌詞出現的順序,加上簡化成歌唱加鋼琴演奏版的譜例,簡單又容易的曲式就被大家發現,原來”五月天”、 “蘇打綠” 寫的歌這樣淺顯易懂,同學們也可以當”阿信”了!!

上課也能滑手機
  週五的 “音樂創作”可以滑手機 !!課堂上因為教師的教學步驟為 “講解”- “示範” -“操作“- “展演”,於是課堂上筆記是被要求的。音樂創作,筆記當然是五線譜,同學們無論是紙本的五線譜,或是使用打譜軟體交上作業,都是被許可的。光是課本上的知識,有時並不能完全達到我們突發奇想來的 “操作靈感”,或是臨時的小組報告,常會需要同學們通力合作,藉著網路上的資訊,可以更精確的蒐集資料;於是,課堂上就有全班一起滑手機、平板,或使用個人電腦上課的時候。不光是授課教師在講台上講解,班上同學的參與度,亦是身為教師最為在意的;善加運用3C產品的方便性,以及同學們自己蒐集來的資料,更能將課堂參與度的提升,達到同學親手操作的基本要求。

媽! 我在這裡
  音樂創作的期中考、期末考的確是考上課的內容。但更新奇,或說,更跟上潮流的是我們將每個人的創作上傳到 youtube,共用帳號讓全班的作品都呈現在大家眼前,期末考更是要求做團體創作,發揮每個人的特長:有人可以寫詞,有的人負責主旋律創作,有人編輯譜內容,有的加上MV效果,讓整個團隊的影片內容更加豐富。另外,在於分享方面,影片式的效果,更能讓同學在社群網站中嶄露一角,也分享給親朋好友自己所創作的歌曲。音樂創作的題材很多,同學們學習正統的音樂寫作手法,並將創作作為抒發情緒的方法,相信這樣的課程,可以帶給同學們快樂地學習,更有效的將音樂創作的手法傳遞!

附上音樂創作youtube 網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RSojFKhF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XgHzyTZ0o

林怡君老師
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通識教育中心「音樂創作課程」指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