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謝文源主任的邀稿。原本我覺得自己好像還不夠資格發表對於通識教育的看法,但是既然收到邀約,能夠有一麼塊園地,營造出可討論的話題,那就野人獻曝吧。我的過去背景是在IC設計研發工作發展了15年,因為接觸荒野保護協會擔任志工,導致我離開了原本的專長,像是一位傻瓜想要推廣環境保護。對於通識教育我只能算是一位素人,只能用一種直覺或是直接的方式看待,也許比較狹隘,請大家見諒!
台灣的研發環境缺乏獨立思考的風氣以及大格局創發的勇氣,所產生的創意大多就是一個字「抄」,一個產品剛開始要定義的規格書,它的形成很簡單,就是將各家規格拿過來排列組合檢視一遍,別人有什麼我們就要有什麼。這當然也跟台灣是市場的跟隨者有關,然而我就在想:「那我們究竟可以改變什麼?」,當然可以,所有的產業都跟生活有關,過去的年代台灣缺乏技術,所以讓我們誤認為產業與生活無關,但是現今社會大部份的技術不再是主要門檻,將產業運用到生活或是改善社會的需求就變得重要以及更難的挑戰,更難的原因當然是跨人文與理工的兩個極端不同的領域,以及從高中以來的分科更將兩邊的人切成一半。
這學期我在人社系跟林宗德老師合開一門「社會實作」的課,社會所有一位碩二的學生來當助教。這位學生之前因為學藝術與造型設計的背景,只有高中時接觸過寫程式,然而因為之前聽過Arduino,也有很想學會使用它的動機,於是我只花了4.5hrs跟她上課,她就可以從網路上找到一個程式來修改,自己完成一個「超音波測距音樂」。而課堂上的修課同學上了3~4堂課,就寫了四個程式。我未來打算再教他們做一台小型電子琴以及一台遙控車,以及最後做一個行動方案。
開這門課之前,不論我自己或其他人,都是有些疑慮的:人文科系的學生真的可以學這些東西嗎?然而,上課之後發現,學生的程度比我們想像的好很多。他們自己可以控制燈光、聲音,成就感直接寫在臉上,「現在可以運用的工具已經超越我們的想像」。如果我們的思維再將人文與理工分家,那學生面對不同領域只有更加卻步。通常人文科系的學生比較具有多元的想像,如果給予一些基本的科技運用與創意課程,他們可以產生的方案會更加多樣以及實際。當我在思考這樣的課程到底要的是什麼時?對比李天健老師說的:「用人文的平台造就人文與理工的跨領域對話」,那我期待要做的是:「能夠利用Arduino讓兩邊學生在理工的平台上對話」。
剛說到「現在可以運用的工具已經超越我們的想像」,我們對木工的想像比較停留在傳統木工的印象,但是現在的素材非常多元。幾年前我去參與汗得學社的「自力造屋」,看到德國造屋的工法,用一條束緊帶就可以讓漏洞百出的榫接得很穩,從此我運用這個方法做出很多需要結構力學的作品,並且運用在我的木工工作坊上,讓同學們接觸需要結構的木作不再恐懼,並且我將木工運用到Push Bike。這些後來的發展,我幾乎可以做出生活中大部分需要的東西。以我們這次課程為例,課程中有一項作業,要學生兩人一組用木工做一步三歲小孩騎的Push Bike,這種Push Bike沒有踏板,也可以沒有剎車,結構簡單,我大約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完工,然而市面上一台木製Push Bike要價3000元左右,我們的成本每部760元,我跟學生說要賣到1500元不難,賣不出去的人我可以幫他們用1200元賣掉,因為我有一群朋友想為他的小孩買一部木製Push Bike,這個功課的成績將以售價/成本計算,他們要去綠市集或是網路上銷售,這個的作業考驗他們從製造到銷售的一次經驗。
引用百大影響人物,舒馬克學院創辦人薩提斯•庫瑪來台演講稿一個小段落:一位印度哲學家曾說過,「藝術家並非一個特定的人,每個人都是一個特殊的藝術家。」我們都是藝術家,最偉大的藝術不是畫一幅畫、建一間屋子、唱一首歌、或是跳一支舞,最偉大的藝術是生活的藝術。我們都是潛在的藝術家,但我們的教育並沒有教導我們成為真正的藝術家,反而阻礙了我們的發展。
這幾年接觸很多藝術家,也讓我深深感覺到藝術不只是一個作品或是如何欣賞,還有如何從產生創意到尋求資源、材料,以及動手創作出來的過程,一個過程培養出學生的「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物質屬性的認知」、「美學」、「從創意到實作」,甚至是一個初步的「行銷經驗」或是「科技運用」,學生越早接觸這些,打破認知甚至到信念的疆界,對他們的未來越有幫助。
這個時代正在改變,過去各領域分工的狀況,在各種科技產品都非常普及的現代反而顯得突兀。我們可以運用的資源更多,過去很難做得到的事情現在都變成有可能,如果老師不了解其他領域,那麼很難規劃出一個整合性的課程。或者說老師不了解其他領域,那麼很難活用其他素材成為教育的元素。我不是專家,而只能算個玩家,要我提供對通識的看法,老實說自認為學經歷太淺,文中所提的面向每個都是可以深入的點,個人只能提供另一種可能性,希望能拋磚引玉,激發產生其他的創意出來。
P.S. : Arduino是一種簡易型的微控制器,專門設計給藝術與設計領域的人使用,現在在Maker的時代中非常盛行,經常被門外漢拿來做各種控制,像是避障車比賽。以及目前因為Arduino的盛行,也造就很多周邊的模組越來越多,這表示未來可以發想以及真正可以做到的創意會越來越多。
許佑銘 老師
清華大學厚德書院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