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9月12日聯合報民意論壇尹蓉先教授的文章標題 「大學玩四年 你們讓我很緊張 」,我有句話不吐不快。標題有何不妥嗎?有!是 「四年」這兩字。對!就是這兩字。誰說大學就是四年呢?!

   今年7月12日 政大校長在民意論壇投書,標題是 「教育問題應得到全民關注」。周校長指出 「教育是改善人力素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台灣的父母非常重視教育,都願意不計成本地投資在子女的教育上,但是教育的生態環境卻不是個別父母可以掌握的,良好的教育制度設計,才能產生優質得教育環境」。

   說的沒錯!教育部規定大學的修業年限是4至6年,只要在4至6年間完成部定的最低學分要求及學系的必修就可以申請畢業。註冊組和課務組核對無誤後就可以畢業。誰說大學一定要四年畢業?!

   尹教授文內所提到的活動均屬正常。脫離高中,大學是一個小型社會。有了更多的自由,同學們透過活動的參與,學習自覺、自立,將來才能自律、自強。

   現下強調多元能力、國際觀,所以有各種跨院學分學程、出國交換學習或雙連學位等等,既鼓勵又補助。學生是搶破頭的爭取。這些活動都沒錯,但問題是:一定要擠在四年八學期內嗎?

   台大葉丙成教授在9月8日的聯合報報導中對大一生的十個建議,其中第六個建議是每學期修課不要超過19個學分,才會學通、學懂、學得快樂。8個學期是152學分,10個學期是190個學分。同學們可以試算一下(自主、自立), 如果想要修的學分超過152 而要硬塞在四年的八個學期裡,後果就是葉教授所提醒的。

   很多家長認為超過四年是延畢,社會觀感不佳。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認知。延畢的意思是,當提出要畢業時,註冊組/課務組 核對後發現尚有必修必選的課、未修或未選,才不准畢業得延後,這才是延畢。不是不能四年畢業就叫延畢 。

   我常提醒我的清華學弟學妹們,清華的校園這麼美,圖書設備這麼好,師資這麼優,是一座寶山哪! 入寶山為何要空手而回?入寶山又豈可不滿載而歸呢!? 誰說大學一定要四年畢業呢?

   弘一大師說 「緩」字可以免悔。俗話說事緩則圓(比氣長),又說欲速則不達(或不疾而速),都是在說同一件事。創新始於汰舊,家長、同學們, 能不能從改變心態開始。所謂在內不在外,在己不在人。 簡單的很哪!

黎正中 老師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退休教授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