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校園美景有三多且大,常人習而不察,但對於每周來校上課一次的兼任老師而言,感受尤其深刻。所謂“三多”即大師、大樹、大樓,而同學高材生比鄰而坐,十步之内芳草遍地!
我側身清大授課,源自十多年前的遠距教學,主講有關傳播向度課程,包括新聞學、廣告學、文化創意等。傳播理論建構本來就是移植自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社科的精華,而傳播的實務更是包山包海,從平面影音網路所有介面平台,都是傳播形式的觸媒。
如何將巨碩的傳播内容產製,植基落實於通識課程的内涵,亦即呈現“既通又專”的博雅教育理想,基本盤大致應做到公民化的媒體素養。如現象觀察、文獻數據的統整、表達溝通技巧與通路、訊息解讀轉譯、邏輯思辨能力,再導入媒體運作的慣性與市場機制。
過去教學的經験值,我認為實務個案就傳播課程而言,遠勝於理論的論述,學習者活在當下,即知即行馬上印証所學。先後甚多友人受邀來課堂比劃,例如:近年我請過Line台灣總經理陶韻智、麥當勞亞太副總裁陳薇雅、亞虎奇摩亞太副總裁韓志傑、三立電視執行副總張正芬、台灣大哥大副總劉麗惠、東方廣告公司董事長蔡淑梨、日本電通廣告台灣副總陳榮明、香奈兒台灣傳媒總經理吳世家等數十位。值得再提的借鏡是,親身带同學参訪奥美廣告、各大電視台媒體以及推薦優秀同學暑期實習,更邀請赴上海奥美實習旳三位外校同學,到班上現身説法。
凡此,我願舉証清華人的通識學習要宏觀,如上所説儘量做到“三跨”:1 ,要跨國化,尤其是眼界要跨國際旳一軍標竿企業。2,要跨校化,見學他校生旳優勢。3,要跨領域化,不應只孤守單一專才。
以下再敍述另件二三事:李固遠是清華資工系玖零级的畢業高材生。在校修習我的“新聞學”及“大衆傳播概論”等通識課,激發他對傳媒的熱愛,歷經碩士再唸五年獲台大生物資源與傳播發展(原名農推所)博士學位。在台大期間,又擔任我在台大課程TA,與清大學弟妹多所互動,他並歷經大愛慈濟台實習與科技部科普傳播計劃的博後研究。
上學期末我邀李固遠博士來班分享心路歷程。我問李固遠這十年來,當初清大資工班上同學有近四十位在聯發科當資深高薪工程師,一路走過來你是否追悔過?他不遲疑旳回應,仍然堅持選擇他所愛旳傳播不歸路!
104新年度李固遠受聘到中興大學農學院仼博後助理研究員,做創新傳播專題計畫。终於跨向成功旳第一步! 我相信清華通識有很多“李固遠”的故事。尤其前述的清大校園裡那“三多”以及後提的“三跨”可有非常多的聯結,我只是隨筆信手將身旁的人物做側記抛磚,期許李固遠的一小步,會帶動整體通識旳跨一大步。
蒯亮 老師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