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大的全人教育(32個畢業學分)包括全校必修核心課程8學分:大學入門、人生哲學、專業倫理、體育(0學分),必修之基本能力課程12學分:國文、英文、資訊,選修通識課程12學分:三類,外加一個學分學程:服務、學習與領導學程(20學分)。我到任後協助搶救教卓計畫,這是清華(五年500億型)沒有的經驗,密集訪談及開會之下,提出以下三個子計畫,摘要如下,請參考。

  1.翻轉共學,三師而後行,從心作人:在共學與學習者主體性的機制下,培養翻轉教師、翻轉小師(助教)、翻轉導師等三師,有感課堂活動設計,人生哲學核心課程,在新移民及偏鄉脈絡下,發展有感化的身心靈課程、課堂活動及後行服務學習。另外發展W and W(Walk 及Watch)課程,結合健走與社會守望的公民力,校內結合體育系、社會系,校外邀請推動健走多年的紀政及她的希望基金會一起規劃執行,這個特色課程亦有機會成為校園文化,及大一入門即配備計步器,大學出門時累積步數、健康及一生健走、社會守望的能力。

  2.從書桌到餐桌綠食育課程:這堂課希望將學生的目光從書桌移動到餐桌,看到全球環境議題、一天三餐的食物,以及大學校園、社區和地方的環境,並運用跨領域知識設計方案,結合社會學、營養科學、心理學、社會企業、社工等專業師資,從事一系列的知識轉化及創新計畫,包括「30KM計畫」(30公里內小農調查)、「綠市集」(定期舉辦輔大小農市集)、「我們的餐桌」(學校餐廳食材大調查)、「進廚房」(輔大周遭餐廳調查推薦)、「吃蝦米?」(食品營養大分析)。公平的生意:「小生意、大幸福」(教師出資,成立一家由學生運作的社會企業,收購校內許多偏鄉服務性社團所服務當地的商品)、公平貿易校園(引進全球性公平貿易商品,串連全球公平貿易,成為台灣第一家公平貿易大學)。社會設計」:創立「社會設計實驗室」,規劃特定空間,定期以沙龍/工作坊形式討論,並引進設計界、工業設計、人機介面設計、障礙設計等設計師,進行社會生活規劃、創新點子發想,成為社會設計的基地。

  3.「飛翔與夢想」動腦及動手作跨領域行動課程:本特色課程包括參與國際鳥人大賽與社會公益發明,初期先組隊參加國內的鳥人大賽(2012年曾在新北市舉行),再參加日本鳥人大賽,該比賽自1977年開始在日本大津市琵琶湖畔舉行,主要參加者為大學與企業,設計與製作自己的飛機,分兩組:風力及人力腳踏車組,被視為日本大學指標性的夢想行動,而且對於創新力、溝通與表達力與團隊合作力很有效果,台灣尚未有大學參加,本計畫先以課程出發(仍有後行服務學習),結合相關系所,累績相關科技、美學造型等的知識基礎,未來再培植成為社團,使成校園文化與傳統。後者的社會公益發明可以彰顯天主教大學的精神,以扶持弱勢地區與族群而出發,包括社會設計與產品設計,國際溝通對象為日本立教大學的21世紀社會設計研究所及丹麥INDEX設計中心,該中心在韓國有暑期學校。本課程透過跨領域論述社會設計與社會公益發明,學習弱勢地區與族群的限制,以同理心來設計公益發明,包括軟體與硬體。未來結合社會實踐工作坊規劃成立如Stanford D School 及Impact Hub 的公益腦力中心。

2014/09/12 開學典禮的入門儀式
將改觀的大門口天橋,我正遊說樓梯處改成可彈式鋼琴樓梯